流感病毒H1亚型血凝素单抗库的构建及其抗原性变异分析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an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1N1流感病毒是重要的人类季节性流感病毒,历史上曾引发两次全球大流行,而2009年春季开始全球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再次使H1N1流感病毒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血凝素(HA)是流感病毒编码蛋白中与抗原性相关的最主要的蛋白,与病毒的传播、毒力、抗原性等密切相关,所以本研究选择以HA作为主要靶标来研究H1N1流感病毒的变异规律,以期为H1N1流感病毒的疫苗和治疗研究提供有用信息。首先,通过摸索流感病毒的采集标本和培养病毒对MDCK细胞的最佳感染条件,确定了一个通用的流感病毒分离和培养系统。经过长期的病毒分离工作,建立了一个包含62株病毒的H1N1流感病毒库,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工作基础。其次,利用分子进化树分析方法对1995-2009年间分离的118株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进行抗原性预测,根据病毒所处进化分支位置的不同,将目前H1N1病毒流行株分为Clade 0-4等五类。根据病毒所处的进化分支位置的不同,选择20株H1N1病毒代表株用于单抗的制备和鉴定。用Clade 2、4.2、4.6、4.1及禽类H1N1等五种不同变异分支的H1N1病毒为免疫原,建立了一个由52株单抗组成的H1亚型血凝素特异性单抗库。用血凝抑制试验方法(HI)分析H1单抗库对20株H1N1病毒代表株的血凝抑制活性,结果单抗可分为六类(M1-M6)。从中挑选出14株代表性单抗组成单抗盘(H1 MAb Panel)用于H1N1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单抗的细胞中和活性和血凝抑制活性基本一致,根据反应性的不同,14株单抗大致被为五类,代表五种不同的表位识别特征(Ⅰ、Ⅱ、Ⅲ、Ⅳ、Ⅴ)。抗原性分析结果还显示,62株H1N1流感病毒可分成四种抗原变异类型(A、B、C和D)。根据这一抗原性分类,分析病毒氨基酸位点的差异情况,发现至少有二十处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可能与H1N1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有关,其中203(RBS)、205(Sb)、206(Sb)和157(接近Cal)是文献报道的HA抗原性漂移的关键位点。总之,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个H1 MAb Panel,可用于监测评估H1N1流感病毒的现有流行株和未来出现的新变异株的抗原性变异情况。最后,利用现有单抗库中52株H1亚型特异性单抗作为关键原料,建立H1N1流感病毒诊断试剂。试剂灵敏度为0.5HA,检出率为89.5%,特异性良好,可用作H1亚型流感病毒的特异性诊断。
其他文献
中越两国在地理、历史、文化上都可以追根溯源,紧密相关。两国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相同,社会发展阶段相近,国家命运休戚相关,社会发展目标相同。此外,越南
<正>北京市应急管理局与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制度化、机制化安排,把双方未来合作事项固定下来,共同奏响创新发展的最强音,谱写共赢发展的新篇章,进一
广州地区高校教师兼职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兼职是出于什么原因,对兼职的看法如何,对学校兼职管理又持什么态度,对于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讨
在二次购买饮水机的用户中,大多人都会对水垢问题比较关注,在遇到这类顾客时,就需要导购员多掌握一些有关除垢的小窍门和专业知识。不要以为这是售后服务部门的问题,有很多时候,在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cmatosus,SLE)合并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 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00—200
<正>近年来,河南汤阴县立足实际,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的转变,走出了一条市场机制作用下,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龙头企业成长,壮大产业基地,推进农业经济循环发
ZL15装载机是我国轮式装载机系列中的较小型产品.ZL15装载机采用定轴式动力换档变速箱.具有两个离合器和四根轴,三个前进档和三个后退档,可以产生六个速度.并利用Pro/E软件对离合器
压力损失是袋式收尘器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本文对压力损失的计算式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各参量对压力损失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压力损失的袋式收尘器参数推算的数值方法。
应用荧光分析仪记录了光敏化剂在PH_1~PH_(12),0.1~10%氯化钠,5%葡萄糖盐水,新葡萄糖盐水,5%葡萄糖,10%葡萄糖和人血清荧光谱线。为临床应用荧光分析仪诊断癌肿提供一定基础。
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微生物在土壤中所起的这些作用往往受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群的影响,因此探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有助于我们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大气中Co2浓度和温度在升高,会导致植被储存更多的碳,进而增加植被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的输入。外源碳的输入增加,可引起微生物群落的转变,以调控土壤碳平衡过程。探明外源碳输入后,微生物类群的转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