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字经》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儿童启蒙读物,它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翻译成外文非常有必要。但是,由于它是一本有关伦理的读物,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必须更加慎重,更应注重翻译伦理。伦理是一定社会的人在互相交往中所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往的人类实践活动,自然也要受到伦理的约束。20世纪80年代,法国当代翻译理论家、翻译家Antoine Berman最早提出了“翻译伦理”的概念。之后,Lawrence Venuti, Anthony Pym, Andrew Chesterman也相继提出了自己的翻译伦理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Chesterman的观点。他用五个模式阐述了翻译伦理问题,也就是再现伦理,即再现原文文本和原文作者;服务伦理,即完成与委托人协商后达成的要求;交际伦理,即与“他者”进行交流;基于规范伦理,即满足特定的文化期待;承诺伦理,即履行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誓言。在阐述过程中,Chesterman借鉴、综合了很多己有的翻译伦理观,从而为研究各种翻译思想及翻译实践提供了多维视角。本文从Chesterman这一较新、较全面的翻译伦理观出发透视翟理斯的《三字经》英译本,认为翟理斯的《三字经》英译本虽然不可避免地仍然有不足之处,但总体来说还是体现了服务伦理、基于规范伦理、交际伦理和承诺伦理,尤其是体现了再现伦理。我们从中也可以得出不少有益的启示,即翻译必须遵循翻译伦理,而什么时候遵循什么样的翻译伦理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包括四章。引言简要介绍文献综述、研究的动机、可行性、方法及意义。第一章为《三字经》概述。介绍了《三字经》的作者、内容、语言特点及其在国内外的影响。第二章对翟理斯及其在汉英翻译中的贡献作了概括性介绍,特别介绍了他的《三字经》英译本。第三章为翻译伦理概述。界定了翻译伦理的概念,简单介绍了翻译伦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Chesterman关于翻译伦理的五种模式及其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影响、用以分析《三字经》英译本的可行性。第四章以翟理斯的《三字经》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试图从音韵、修辞、字面意思三个方面出发,探讨译文中再现伦理的体现。同时,从其他方面探讨了译文中服务伦理、交际伦理、规范伦理的体现。结语总结归纳全文。此研究旨在证明将伦理学引入翻译研究领域的必要性及积极作用。通过分析,这篇论文得出如下结论:尽管在翟理斯那个年代还不曾有翻译伦理一说,但是他下意识地遵循了翻译伦理,比如对待原文中的伦理思想、修辞手法主要遵循的是再现伦理。总之,在他的《三字经》英译本中体现的翻译伦理与Chesterman的五种翻译伦理模式是不谋而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