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上广泛关注的问题,是肝脏外科疾病中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如出血性休克、肝切除和肝移植等。肝脏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肝窦内皮细胞损伤、Kupffer细胞和白细胞激活、白细胞和血小板的黏附、微循环障碍等,直接影响到疾病的预后、手术成功率和病人的存活率。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其机制尚无统一明确的认识,如何预防和修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更是广大肝脏外科医生渴望解决的问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间质组织细胞,包括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肌细胞等,还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内皮细胞及肝细胞。这一发现为肝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的来源开辟了新途径,这种骨髓来源的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为许多疾病提供了细胞移植与再生修复的新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修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作用。本研究采用贴壁培养和组织块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得到高纯度的MSCs,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绘制其生长曲线。取第3代MSCs进行诱导分化,证实其具有成骨、成脂肪细胞多向分化能力后,将MSCs经尾静脉注入模型大鼠体内作为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0.5mL,约106个),同时观察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0.5mL)和空白对照组(正常大鼠)。用损伤肝组织匀浆为诱导剂,在体外诱导大鼠MSCs向肝样细胞分化,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肝细胞特异性产物的表达。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Y小体。光镜下观察肝脏形态学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的各项肝功能指标,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中氧化损伤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MSCs能够迁移至受体鼠的损伤肝叶区的病变组织并能定居存活。结论:MSCs可能在肝损伤大鼠肝脏内分化为具有肝功能的肝样细胞,有助于受损肝组织的结构和肝功能的恢复;MSCs通过尾静脉回输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肝组织具有修复作用。本项实验研究对临床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势必会为临床工作带来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