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含氮配体及其主链型Cu(Ⅱ)、Zn(Ⅱ)的聚合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光性能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ai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合金属配合物不仅具有小分子金属配合物的良好发光特性,而且还具有高聚物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聚合金属配合物应用于电致发光材料是近年来新兴且倍受关注的研究方向。到目前为止,合成能带窄,色纯度高和热稳定性好的聚合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是人们研究的焦点。为此,本论文在分析与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三苯胺、1,10-邻菲咯啉和4,4′-二(氯甲基)联苯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两类新型的配体4,4′-双([1, 10]邻菲咯啉-[5, 6-d]咪唑-N-辛基-2-基)-三苯胺(BPIOT)和4,4’-双(1,10-邻菲罗啉-[5, 6-d]咪唑-2-基)-联苯(BPIBP)以及四种新的主链聚合金属配合物BPIOT-Cu(Ⅱ)、BPIOT-Zn(Ⅱ)、BPIBP-Cu (Ⅱ)、BPIBP-Zn (Ⅱ)。用相关分析测试手段对其组成与结构予以表征,并对其发光性能、发光机理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两种含氮配体BPIOT和BPIBP。配体BPIOT以三苯胺作为空穴传输基团,以1,10-邻菲咯啉作为电子传输基团,形成受体-给体-受体的单元结构,此结构具有分子内的能量转移特性,在改善发光纯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配体BPIBP由1,10-邻菲咯啉单元和联苯单元组成,联苯单元的引入因加强了配体的π-共轭结构和刚性而能改善载流子的传输特性。分别用红外、核磁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两种新合成的配体进行了表征。2、配体BPIOT与Zn2+、Cu2+进行络合反应,合成了两种新的聚合配合物,分别用红外、核磁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两种新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荧光发射光谱显示:聚合金属配合物在液相时的最大发射峰分别位于489和477 nm;在固相时的最大发射峰分别位于548和547 nm处。该类聚合配合物在液相中发射蓝/绿光,在固相中发射纯绿光,具有较高的色纯度。热分析结果显示该类聚合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质。3、配体BPIBP与Zn2+、Cu2+进行络合反应,合成了两种新的聚合配合物,分别用红外、核磁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两种新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荧光发射光谱显示:聚合金属配合物在液相时的最大发射峰分别位于453和452 nm;在固相时的最大发射峰分别位于527和536 nm。该类聚合配合物在液相中发射蓝光,在固相中发射蓝/绿光。同时比较了不同金属的聚合配合物的发光差异,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热分析结果显示该类聚合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质。
其他文献
道家的生态智慧中有善待万物、和谐相处的伦理观,知足知耻、知常知和的消费观以及自然无为、天人合一的处世态度。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近期以来,腾讯和阿里巴巴为了争夺移动接入市场,利用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进行较高额度的双向补贴,最终淘汰了大部分的打车软件。这一市场现象反应了面对这一新型的O2O模式下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也越来越多,财务舞弊现象也愈演愈烈。在我国,上市公司在国家经济总量中占有份额越来越大。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不仅制造了财务诚信危机,而
期刊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肝郁脾虚证5-羟色胺(5-HT)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病理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匹维溴铵组(简称西药对照组
中药化学成分分析是中药药效物质阐明及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中药成分分析一直存在着分离难度大、分析时间长等问题。为此,针对这些问题发展起
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使用PLC及变频器已成为电梯电气系统控制方案的主要选择。通过合理的选择和设计,提高了电梯的控制水平,并改善了电梯运行的舒适感,使电梯达到了较
自2012年,我国真人秀节目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各种类型的真人秀节目随之不断崛起和繁荣,在综艺节目中异军突起。真人秀成为电视和网络视频平台的"新宠儿",也成为不少年轻观众
5,6位氮杂环[1,10]菲咯啉衍生物不仅具有1,10-菲咯啉σ供体/π接受体的性质,而且扩大了含N杂环的共轭体系,使杂环体系的能量降低,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与配位化学。在5,6位氮
1978年以来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呈现出长期的贬值态势,本文结合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深入分析了实际汇率贬值的内在机制,认为市场化进程中的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是其根本原因。而目前
高锰酸钾是液相化学发光反应中应用最广泛的氧化剂之一。它可以在酸性、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氧化不同的物质产生化学发光。在高锰酸钾的还原过程中,常常伴随着Mn(Ⅵ)、Mn(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