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NPM/B23及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由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子宫内膜癌组织蜡块。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NPM/B23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NPM/B23在子宫内膜癌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7%(46/60)、26.7%(16/60),P53在子宫内膜癌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0%(24/60)、0%(0/60),NPM/B23及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NPM/B23在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1%、78.6%,两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7%、100.0%,两者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 NPM/B23在G1、G2、G3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82.8%及90.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在G1、G2、G3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34.5%及90.9%,G2组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G1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表达在G3组均高于高分化G1、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NPM/B23在无肌层浸润和有肌层浸润两组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84.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M/B23在浅肌层浸润和深肌层浸润两组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94.9%,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56.4%,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手术病理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子宫内膜癌中NPM/B23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逐渐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NPM/B23在淋巴结转移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4%、6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NPM/B23和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0.735,P<0.05)。结论:NPM/B23及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NPM/B23和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协同关系,通过二者的联合检测有望克服单一检测敏感性差、准确率低的缺点,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和评价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