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吉南中生代侵入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华北克拉通破坏时空范围的制约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辽南-吉南地区中生代侵入岩为研究对象,利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技术,确定了辽南-吉南地区中生代侵入岩的形成时代;利用中生代侵入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技术,讨论了辽南-吉南地区晚三叠世和早白垩世侵入岩的岩浆源区性质及其空间变异和形成的构造背景。最终为解决华北克拉通破坏的起始时间、破坏的空间范围以及破坏产生的动力学机制等科学问题提供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制约。辽南-吉南存在一条南西-北东向展布的晚三叠世侵入岩带,代表性岩体—蚂蚁河岩体的形成时代为225Ma,岩石组合由辉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组成。主量元素显示双峰式火成岩组合特征。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辉长闪长岩主要来源于亏损的岩石圈地幔;而花岗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主要来源于下地壳。结合辽南-吉南地区晚三叠世侵入岩和火山岩中捕获锆石/继承锆石研究成果,提出辽南-吉南晚三叠世岩浆作用形成于扬子与华北克拉通俯冲碰撞后的伸展环境。综合上述成果,认为华北克拉通破坏的起始时间为晚三叠世,破坏的空间范围应包括辽南地区,此时破坏的机制以拆沉作用为主。辽南-吉南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的形成时代介于137~119 Ma,岩石组合包括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花岗质岩石以及少量的闪长质岩石,显示典型的双峰式岩浆作用特征。早白垩世侵入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来源于受早期拆沉的榴辉岩/石榴辉石岩熔体/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而花岗质岩石主要来源于下地壳。辽南-吉南地区,下地壳组成具有良好的空间变异,从南西到北东,下地壳中新增生的陆壳物质逐渐增多。结合区域构造以及古太平洋板块的演化历史,认为华北克拉通东部早白垩世岩浆作用形成于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陆内伸展环境。早白垩世时期,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机制以软流圈上涌导致对岩石圈地幔的热-化学侵蚀作用为主。
其他文献
<正>继2018年10月1日个人所得税第一步改革实施后,自2019年1月1日起,第二步改革即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正式全面实施,标志着个人所得税首次实现了由分类税制向综合
一、人类的自我认识与哲学的核心问题人类认识自己已成为人类思想的最高目标.卡西尔曾对这一点评论说:“在对宇宙的最早的神话学解释中,我们总是可以发现一个原始的人类学与
为探讨三氟甲吡醚悬浮剂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治效果,采用10%三氟甲吡醚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75、90、105 g/hm^2剂量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的3个不同剂量处理,在药
华南位于古特提斯和滨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交接部位,中生代构造活动复杂,经历了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华南板块与印支板块的陆陆碰撞,以及之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等事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发展阶段是领域普遍性的,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既无演绎推理,也无归纳推理,对事物的认知不是从事物本身的特点及其内部关系出发,而是表现出“泛
应用突变理论对土质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从系统能量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边坡土体的成层性、应变软化特性和水致弱化性质而建立了尖点突变模型。突变分析表明,系统内部多重参
<正>在日前上海大学为欢度五四青年节并庆祝文学院建院四十周年举办的"文学传雅韵,馨香四十年:五四文学之夜"活动中,周大新以《小说与世道人心》为题,给创意写作学科的硕士生
期刊
采用比较分析法就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业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认为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业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电子商务提高了现代物流业的地位,电子商务促进了现代物流业量的扩
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重大历史命题。邓小平理论是将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具体的社会时代相结合的典范,既是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的逻辑使然,也是
为了克服传统Z源DC-DC变换器的升压能力有限、输入电流断续和电容电压应力大等缺陷,研究了一种高增益DC-DC变换器,分析了其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推导出电压增益、电容电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