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光滑念珠菌相似菌种Candida nivariensis和Candida bracarensis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中的检出率,同时分析其临床特征,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资料与方法:对2003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VVC患者分离的菌株,应用传统的微生物学方法,如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API Candida鉴定系统对菌株种类进行鉴定。对鉴定为光滑念珠菌的菌株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检测其ITS1区域和5.8S核糖体RNA基因对其菌种行进一步的鉴定。对检出的C. nivariensis和C. bracarensis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回顾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完成后7~14天(近期)及30~35天(远期)进行真菌学疗效评价,真菌培养阴性为治愈,阳性则为治疗失败。 结果:在应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芽管试验和API Candida鉴定系统初步鉴定为光滑念珠菌的301株菌株中,应用PCR方法行进一步鉴定,293株为光滑念珠菌(97.34%),7株为C. nivariensis(2.33%),1株为C. bracarensis(0.33%)。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检出的C. nivariensis菌株均对制霉菌素敏感,大部分C. nivariensis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和克霉唑敏感。检出的C. bracarensis菌株对制霉菌素、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和克霉唑均敏感。C. nivariensis所致VVC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抗真菌药物治疗,仅1例患者达到真菌学治愈。C. bracarensis是从1位孕妇中分离出,其它相关资料已丢失,故无法评价。 结论:C. nivariensis和C. bracarensis可从VVC患者的阴道标本中分离出来。C. nivariensis所致 VVC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与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不相符,仍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