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环境心理分析及设计策略——以南京市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21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规模运输工具,如动脉血管一样将城市各类交通、经济、社会等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城市设施配置和产业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深入,大城市地下空间作为稀缺资源,其有序化开发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国内主要大城市都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地下空间的规划建设,理论研究层出不穷。由于地下空间在安全性、舒适性方面存在天然的缺陷以及人们长久以来的负面偏见等原因,人们对在地下建筑内活动持一定的消极态度,进而影响了空间的活力。如何在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的过程中削弱甚至消减这种负面影响,对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增加地下空间的经济及社会效应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上述背景,本课题从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地下空间切入,综合运用环境心理学、建筑学相关理论知识,以使用者在地下空间活动时的心理感受和相关环境要素为研究目标,试图从定性、定量的角度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不同站点类型条件下,对使用者心理感知产生影响的关键环境因素。最后结合南京市实际情况,将心理感受和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的模型反馈到建筑空间设计中,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  第一章陈述了研究的背景、框架、意义、任务、内容、方法以及文献综述。第二章梳理了环境心理学理论相关理论,包括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阐述了使用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人群行为特征及心理特征;从六个方面分析影响人群心理行为的环境要素,分别是空间的尺度感、环境质量、辨识性、多样性、封闭性以及安全性。第三章剖析了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地下空间构成,如南京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线路、组成要素、构成形态以及站点分类。第四章是对南京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田野调研及资料分析,提出心理感知和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的模型,定性计算环境要素对心理感受的影响程度,找出核心影响因子。第五章是对前四个章节研究内容的综合运用,根据现有情况和设计需求,从空间的尺度感、空间的环境质量、空间的辨识性、空间的多样性、空间的封闭性以及空间的安全性六个方面提出地下空间设计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技术运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效果.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时间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按双盲选法,将
高校思政课“四题一体”教学是一种在话题中捕捉问题、以问题组织专题、围绕专题建立课题、以课题解决专题、专题支撑教材体系的环环相扣的协同化教学模式.它作为高校思政课
目的:探讨医学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及防护策略.方法:选取医学检验科40名工作人员,2019年7月至12月为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及防护策略实施后时段,2019年1月至12月为实施前时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越来越快,人们越发厌倦了城市生活希望能够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清新与宁静。山地以丰富的山体景观,清新宜人的空气,山地湖泊、温泉等自然资源以
本研究探讨城市中心区开敞空间的环境行为现象。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区的广场与步行街为对象进行分析与用后评价,试图系统揭示人与开敞空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因素,以提升城市开敞空间
学位
[摘 要] 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带动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变革。线上智能评改系统作为优化写作教学的平台,成为构建线上英语学习共同体的载体,丰富了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强化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完善了对学生习作的反馈机制,为学生与教师搭建了有效交流的平台,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智能评改;英语写作;
目的: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过程中应用家长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探讨其对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64例,是在我院接受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儿童,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
古镇古村落是祖先馈予我们的宝贵遗产,它既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又承担着古镇古村落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它是传统文化的根,也是民族情感的魂。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笔特殊的
目的:探讨分析为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2月-2019年11月,将我院128例糖尿病患者(每例患者对应1名陪护家属)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64例,为
在临床治疗之后,很多术后患者都可能会因为本身身体原因而出现排尿困难等问题.而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根据临床护理的实践,变被动为主动,在手术开始之前的一两天之内,病人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