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司战略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以Z建设公司为例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auseA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运营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符合公司战略要求,并与公司战略目标保持一致。风险管理是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业由于其行业特点,资金需求量大,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企业需要构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体系,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维度,加强对应收账款风险的管理,提高企业资金流的安全性。本文探讨了如何依据公司战略,构建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体系;采用了案例研究的方法,以Z公司构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体系的管理活动为例,阐述了如何构建该管理体系。  本文通过介绍公司战略管理和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背景,论述了公司战略对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战略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战略应该及时调整以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体系,是一种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是Z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其构建和完善也依赖于Z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进程。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公司战略转变会对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活动和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体系产生影响。公司战略目标变更后,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体系也应及时进行更新。2、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体系的框架,应坚持风险管理为核心,组织架构作基础,制度设计作纽带,流程管理为载体。3、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六步骤:目标设定、划分步骤、确定岗位职责、判断主要风险、梳理应收账款管理流程和流程设计与管控。
其他文献
随着各级抓落实力度的不断加大,作为协助党委抓落实的督查部门的工作也越来越艰巨繁重。在这样的形势下,督查工作再不能仅仅依靠几个专职督查干部单枪匹马地孤军作战了,而必
京华六月,榴花似火。连日高温令人闷热难忍,噩耗却不断传来,月初刚去北京医院的告别厅参加了93岁的杰出外交家柴泽民大使的追悼会,不料,18天后的6月25日,我心目中另一位高风亮节的艺术大师吴冠中又撒手人寰,驾鹤西去。回想起去年3月,吴冠中先生183幅捐赠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时候,我曾兴冲冲地赶去躬逢其盛。在洋洋大观的艺术海洋中,我领略到大师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8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
人类社会是马克思创立“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马克思人类社会概念,不是从市民社会这个抽象体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从其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把握人的本质性规定.马克思这一
本文主要从新课改要求出发,以湖北师范大学创新创业项目的研发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鹧鸪飞》这首乐曲音乐音响审美要素的基本特征,从音高、音长、音色、音强四个角度来解读新
中国到底有多少空置房?这是中国房地产最重要的数字之一。其重要的程度就像人的心跳、呼吸、血压、体温这些最基本的生命体征一样。如果连这都不清楚,医生又凭什么开处方?  说白了,我们之所以如此看重这个数字,是因为它将真实地呈现中国未来的房价走向。    从一则假新闻说起  前不久,有一条被全国各大门户网站置于头条位置争相转载的新闻,在中国房地产界如石破天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引来了拍砖如雨,引发了激评
截至2012年年末,国内高速公路里程达9.62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3万公里,全国高速公路车道里程42.46万公里,增加4.87万公里。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2089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
随着水利科技对农田水利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加大对农田水利科技的投入,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加强水利建设的改革,促进先进科技成果在水利发展中的转化应用这一工
31岁的蒋晓东死了,死在了日本,那个他梦想挣大钱的地方。他是被累死的。7月2日,蒋晓东成为首例被日方认定为“过劳死”的中国研修生,此时,距他去世已有两年之久。  一个青壮汉子是如何累死在异国他乡的?在遥远的日本,蒋家遗属又是如何抗争查明蒋晓东“过劳死”的?首例被认定的“过劳死”,是否能揭开国内20万赴日研修生群体“过劳”现象的冰山一角?    赴日研修  7月2日这天,身在青岛的蒋华(化名)接到远
由前4年的持续卖出,到进入2010年以来的连续性大量超配,中国外汇当局对于日本国债的态度正在发生着十分清晰的逆转。据日本财务省的最新资料表明,在今年5月,中国买入日本的国债量不仅超过了过去4个月的总和,而且刷新了年度持有量的历史纪录。中国政府对日本国债的突发性青睐不仅引起了日本朝野的惊诧和警觉,而且也挑起了国内民众的敏感神经。    空前的买入  在2005年达到了2538亿日元的买入高点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