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学界对梁译小品文的研究很少,对梁译小品文中的副文本研究少之更少。副文本是法国文论家热奈特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概念,他认为副文本是围绕在正文边缘的一些辅助性材料,为正文营造出变化的氛围,是读者进入正文的门槛。本文借助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旨在从一个新的角度把握梁遇春的小品文翻译。 论文主要有四大章节: 绪论,简要概括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梳理有关梁译小品文的文献资料,指出目前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出,提出研究的问题及研究构想。 第一章 梁遇春小品文翻译中的副文本。按照热奈特对副文本的二级分法——内副文本和外副文本,我们将出版商、序言、注释归入内副文本,将书评、书信和小品文创作归入外副文本。结合各副文本要素的具体内容,分别对它们进行系统地梳理。 第二章 副文本的翻译学价值。梁译小品文,正文直译,副文本为其提供阐释说明。但对于译文来说,各副文本要素各有不同的价值层级。文本内,封面图像对译文做出抽象概括,序言预先处理译文一般性的细节,注释随文处理译文具体化的细节。文本外,书评书信和个别小品文创作对译文形成跨文本的阐释。书评继续介绍评价作家作品、小品文文体,书信为译文营造历史现场,小品文创作在内容和形式上模仿化用译文。其次,副文本是译者现身的平台,它们记录了译者对于翻译的认识。这些内容对于我们把握梁遇春的翻译思想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第三章 副文本的审美价值。梁译副文本其本身的写作是倾注了梁遇春的才华和心血的。总体看来,梁译副文本都呈现出絮语笔调,并显示出对个性主题的追求。其此,梁遇春的注释方式具有中国古代评点文学的传统,梁遇春化身评点者对译文作出文内文外的评点。第三,在梁遇春的封面图像、序言、注释、书评中,梁遇春对小品文的定义、种类、风格、题材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它们无疑有助于小品文的理论建构。由此,副文本在其工具性之外,是有自身的审美品格的。 第四章 副文本的文化价值。首先,梁译小品文中的出版商副文本要素,它们对我们置身的社会日常文化形成多方面的控制,进而影响域外文化传播及本土化的进度、范围和效果。其次,副文本中的序言、注释、书评、书信、小品文创作,它们在对域外文化的输入、比较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了异质文化间的整合能力,为真正实现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准备。这些文化价值是副文本创造出来的,同时它们也服务于整个翻译文化价值的实现。 结语,对论文写作进行总结回顾,指出论文研究收获的启示和新发现,并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出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