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廊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建造技巧,以其丰富多样,情景交融的特色成为中国传统园林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不可取替的。然而,在较大体量的单体建筑和较大规模的建筑组群中,通常会用廊作为附属组成部分或连接构件,很少作为独立的建筑形式存在,所以人们对廊过于习以为常,从而往往忽略它。国内关于古典园林廊的研究较少,也大多是描述性的、美学角度的描绘,缺乏客观数据的支持,量化的系统性研究还很匮乏。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廊空间进行量化研究会对中国传统园林的认识更为深入。对传统的继承是创新的基础,而传统以何种机制作用于现代,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调研以及系统的理论分析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本文初步构建了以中西方园林建筑中廊的比较、格式塔心理学、拓扑学、层次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理论和方法为核心的江南私家园林廊的量化研究的理论框架,希望对国内古典园林量化的研究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本文对苏州、扬州、南京、无锡10个江南私家园林的廊分别从结构、功能、分类、节点设计、拓展空间5个方面进行了实地调查、测量,以全面了解私家园林建筑中廊的现状。(3)本文利用SPSS13.0软件采用层次聚类分析的方法,以所选10个江南私家园林为例,对廊空间构成的类型化及其特征进行探讨,从而得出园林的分类情况,并寻找此种分类形成的内在原因。同时,根据对园林分类结果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廊的三种特性。(4)本文从人在廊空间中的心理、行为活动两方面入手研究廊的本原空间。对廊空间开敞度、廊的“游赏性—实用性”特征的量化算法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廊空间中人的行为活动存在纵向动态活动、横向静态活动两个方面,探讨私家庭院空间中由廊连接的景观与人的互动关系。(5)本文推导出廊的本原空间与拓展空间之间的数理关系作为研究廊的拓展空间的理论基础,探讨廊的本原空间与拓展空间的相关关系、廊的空间实体要素的拓扑活性分析,研究廊的拓展空间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