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政策研究——法治视角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5051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众多学者倾向认为法律和政策只是在制定的主体、客体、表现方式、制定过程、稳定性等方面存在着区别,在本质上是具有一致性的,都体现了强烈的阶级性,并有着共同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巩固和维护政治阶级的统治,协调社会关系,二者相互影响与作用。司法政策就是“司法领域的公共政策”,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司法政策指的是涵盖执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所制定与司法活动或者司法管理工作相关的各项公共政策,而狭义的司法政策则仅指由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相关司法政策。我国司法政策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司法文件、司法解释、党的文件、指导性案例、领导人讲话、重要司法会议以及决定等。然而,司法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它可能与法治原则、法律规范之间存在冲突,可能影响司法的独立性,但这并不代表司法政策应被取消,而应让其以尊重司法规律的方式进入司法,在维护司法独立的同时,将政策贯穿在法治建设之中。第一部分,司法政策的基本概念。包括公共政策的相关概念、法律与政策二者之间的关系、司法和政策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司法政策的概念及本质等,通过系统阐述司法政策的相关概念,为全文打下理论基础。第二部分,研究我国司法政策的发展历程及表现形态。由此分析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司法政策状况。第三部分,我国司法政策的内容分析。分别从民事、刑事、行政领域等有针对性的介绍了司法政策在各个领域的适用情况和主要内容。第四部分,我国司法政策的功能分析。从司法政策的实践来着重分析司法政策的四大功能并进行分析,同时还指出了司法政策可能存在的某种局限。第五部分,外国的司法政策分析及其启示。选择了美国的德国对它们司法政策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到启示。第六部分,我国司法政策的优化方案以及未来走向。本章分析了如何强化司法政策法治化,并就刑事和民事两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优化路径,以及我国司法政策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素质教育的实施,分别从课程的设定方面、课程标准方面,以及上课的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不同的改革,本意就是让学生从我国传统的应
期刊
WTO争端解决机构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然而时至今日,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在争端解决中的司法能动主义行为招致了许多成员方的不满。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和世界经济的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颁布实施至今,民众对该法第149条涉及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到期后实行“自动续期”的争议就从未中断过。2016年4月温州市鹿城区部分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