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20062008年,在山东苹果主产区对374户果园进行大量调查与采样,分析了有效养分与产量的关系;对丰稳产园与变产园进行年周期采样,分析了两种类型果园土壤和叶片的营养年周期变化动态;以7年生嘎拉苹果’Gala’apple (Malus domestica )/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为试材,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大田条件下春季施15N-尿素,植株对15N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以及15N在土壤中的迁移、损失特性。主要结果如下:1.山东苹果主产区374户果园调查结果表明,山东果园多数为散户经营,面积小,土层薄,保水保肥能力差;农户一般凭经验施肥,氮、磷、钾肥料比例失衡。2.山东苹果主产区土壤营养现状分析结果表明,当土壤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达到21.06 mg·kg-1、34.57 mg·kg-1、和334.30 mg·kg-1时,其产量分别达到最大值,最高产量分别为554016 kg·hm-2、54328.72 kg·hm-2和68053.33 kg·hm-2,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36、0.11和0.59,速效钾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铵态氮,速效磷对产量影响最小。3.丰稳产树和变产树叶片和土壤养分年周期变化动态研究表明,两种类型树叶内全氮均呈“迅速下降—缓慢下降—迅速下降”趋势,叶片全氮均在萌芽期最高,采收后最低,丰稳产树缓慢下降时间阶段较长,在采收后才迅速下降,而变产树时间较短,在第一次果实膨大期开始迅速下降;叶片全磷呈“迅速下降—缓慢下降—迅速下降”趋势,两种类型树叶片全磷均在采收后达到年周期的最低值,整个年周期丰稳产树叶片全磷高于变产园叶片;丰稳产树叶片全钾年周期内成逐渐下降趋势,变产树波动剧烈。两种类型果园土壤铵态氮均呈下降—上升趋势,萌芽期最高,第一次果实膨大期最低;土壤速效磷含量年周期内呈逐渐上升趋势,变产园波动剧烈;土壤速效钾年周期内呈上升趋势,变产园低于丰稳产园。4.苹果对春季土施15N-尿素的吸收、利用与分配特性。盛花期以细根的Ndff值最高,粗根次之;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根部吸收的15N优先向新生营养器官运转;果实成熟期以果实中Ndff值最高,新生器官Ndff值普遍高于贮藏器官;果实采收后15N在粗根和细根中的Ndff值最高,地上贮藏器官次之,新生营养器官下降到较低水平,树体吸收的15N开始向贮藏器官回流、积累。不同物候期苹果吸收的15N各器官的分配率存在显著差异,盛花期15N优先分配在根系中;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根部15N的分配率不断下降,15N主要向新生营养器官分配;在果实成熟期果实成为新的分配中心;果实采收后15N向贮藏器官回流、积累,15N在树体内的运转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转移。春施土施15N-尿素可被树体快速吸收、利用,氮肥利用率随物候期的推移逐渐提高,采收后的当季利用率为27.54%。5.苹果生产体系中氮素当季利用、残留、损失及土壤迁移动态。年周期各个时期苹果对春季土施尿素的利用率较低,盛花期最低为11.38%,随着物候期的推移,利用率逐渐提高,至采收后达到最高为27.54%。土壤氮素残留率盛花期最高为57.10%,随物候期的推移逐渐降低,在果实采后残留率最低为16.47%;年周期中盛花期20~40cm土层残留量最高,采收后最低,0~20cm土层在新梢旺长期残留量最高,果实成熟期最低,而40~60cm土层在果实膨大期残留量达到最高,在采收后0~20cm土层残留有所增加,其余各土层残留量均达到最低值。氮素损失与土壤残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氮素损失率在盛花期最低为31.53%,随物候期的推迟逐渐升高,在果实采后高达5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