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三个试验综合评定豆粕粉碎粒度对饲料质量、饲料加工生产成本、仔猪养分消化率和生产性能及体外模拟消化率的影响,得出仔猪料中豆粕的适宜粉碎粒度。首先通过饲料厂长期记录取样测定研究不同豆粕粉碎粒度对仔猪料物理性状及生产成本的影响。试验选用筛孔孔径为1.0+1.0、1.5+1.5、1.5+2.0、2.0+2.0mm的筛片组合对豆粕进行粉碎获得粒度为450、540、683、827μm的豆粕,然后经过混合制粒。在粉碎机和制粒机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三次取样,获得豆粕粉碎前后的样品,另取制粒前粉料样品标号待用。整个试验流程做三次重复。粉碎和制粒过程中记录生产时间、产量及耗电量用于计算生产效率及单位产量电耗。研究表明:随粒度提高,混合均匀度(CV值)呈一次线性或二次曲线增高(P <0.05),粒度为450μm和540μm时饲料混合均匀度最好;粒度的提高显著的降低了颗粒料的硬度和颗粒耐久性(PDI)(P <0.05),但对颗粒料的含粉率无影响(P>0.05);随豆粕粉碎粒度的增加,各粒度组之间粉碎过程生产效率显著提高(P <0.05),粉碎单位产量电耗明显降低,但对于制粒过程却没有影响(P>0.05)。通过饲养消化试验研究不同粉碎粒度豆粕对仔猪养分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体重基本一致的(18.5±0.7)kg的“杜×长×大”仔猪32头,随机分为8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处理组分别饲喂使用粒度为450、540、683、827μm豆粕制成的粉状配合饲料和颗粒料,研究不同粉碎粒度豆粕对仔猪养分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粉料,随豆粕粉碎粒度的增大,仔猪养分利用率降低。对于颗粒料,豆粕粉碎粒度的变化对颗粒料的干物质消化率、有机物质消化率均没有效果,但对蛋白质消化率、能量消化影响明显;豆粕粉碎粒度的减小,仔猪排除干物质含量、氮含量降低,仔猪生产性能得到改善;饲喂颗粒料的仔猪养分消化率优于粉料,而仔猪料重比和日增重在粒度为683μm、827μm时粉料较好。通过体外模拟消化法研究粒度对体外消化率的影响,探究体外消化率与体内消化率的关系。试验选择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体外法进行消化试验。试验饲料分为豆粕、粉状配合饲料和颗粒料,共13个处理,其中豆粕组为粒度为450、540、683、827、1241μm豆粕,粉状配合饲料和颗粒料为以450、540、683、827、1241μm豆粕为基础配制,研究粒度对豆粕及饲料的体外消化率的影响,并与体内试验比较探究体内消化率与体外消化率的关系。试验表明:随粒度的提高,豆粕的DM、CP体外消化率呈线性降低(P<0.05),但粒度为450μm和540μm时差异不显著(P>0.05)。豆粕粒度对粉状配合饲料体外消化率无影响(P>0.05)。颗粒料CP体外消化率对豆粕粒度的增大而降低,450μm粒度组最高,而DM体外消化率540μm粒度组最高。比较体内消化率与体外消化率发现,体内和体外DM消化率具有线性关系(P <0.01)。以上结果表明:豆粕粒度减小,可提高饲料质量;同时明显降低粉碎过程中生产效率,增加单位产量电耗,但对制粒过程影响不大;随豆粕粉碎粒度减小,仔猪排除干物质含量、氮含量降低,仔猪养分消化率和生产性能得到改善;粒度的提高,豆粕的DM、CP体外消化率呈线性降低,饲料体外消化率变化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