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核糖体基因MRPL35在食管癌中的功能与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r_c_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癌症类型,其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七,总体死亡率排名第六。世界范围内,中国食管癌发病率居高。食管癌预后不良,尽管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全球和中国的食管癌患者总体五年生存率均低于20%。有临床证据显示如果初诊时肿瘤临床分期较早,5年生存率能够升至80%–90%,但由于食管癌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患者首次就诊通常都在中晚期。基于生物标志物的非内窥镜疾病检测提高了早期食管癌筛查的准确性和可用性。因此,建立大范围人群早期筛查和高危人群预警的分子靶标从而提高食管癌早期诊断率,以及探索食管癌新的分子治疗策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凋亡抑制与能量代谢重编程等均为癌症的重要特征性标志。线粒体与细胞凋亡及能量代谢密切相关,且具有相对独立自主的基因表达机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相关蛋白位于线粒体内膜内,由线粒体核糖体翻译与合成。线粒体核糖体由线粒体DNA编码的三种RNA组分和核DNA编码的82种特定蛋白质组分构成,在复杂性、结构和作用机制方面与胞质线粒体存在差异。在过去几十年中,线粒体核糖体的结构与基本功能已被阐明。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的迅猛发展,线粒体核糖体与肿瘤之间的联系已被逐渐揭开。相关研究表明,部分线粒体核糖体基因在恶性肿瘤中存在表达上调的现象并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蛋白编码基因MRPL35(Mitochondrial ribosomal protein L35)在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中不可或缺。最新的研究表明线粒体核糖体基因MRPL35在胃癌与结肠癌中表达上调,体外实验中降低MRPL35的表达导致肿瘤细胞DNA损伤、细胞周期阻滞及自噬的产生。提示MRPL35有潜力成为恶性肿瘤诊疗的新分子靶标。然而在食管癌领域,MRPL35的转录组学分析、基因功能与分子机制研究尚属空白。因此,基因MRPL35是否具有早期食管癌生物标志物值得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以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蛋白编码基因MRPL35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肿瘤相关数据库与食管癌临床样本,分析MRPL35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相关性,明确MRPL35的早期食管癌生物标志物潜能与后续研究价值。之后选用食管鳞癌细胞株KYSE410与TE-1,通过RNA干扰降低目的基因的表达,在体内外对MRPL35的基因功能进行研究。最后将细胞功能学实验、分子生物学技术、裸鼠体外实验与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相结合,明确涉及到的信号通路及关键分子。探讨MRPL35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早期食管癌生物标志物与治疗靶点的选取提供新的分子策略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本研究利用癌症相关数据库分析食管鳞癌中MRPL35基因表达与临床相关性,佐以临床样本进行验证。以MRPL35基因为模板设计RNA干扰靶点序列,制备可敲减目的基因的工具病毒载体;利用病毒感染细胞的方式降低目的基因表达,筛选并培养MRPL35稳定低表达的食管癌细胞系;通过流式细胞术与透射电镜等方法证明敲减MRPL35可以诱导细胞凋亡等细胞生命活动改变及线粒体结构功能异常。利用高通量测序和转录组学分析对MRPL35基因敲减后的全基因组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筛选下游差异表达基因后,进行基因功能注释与富集分析,并且配合体内外实验进行验证,对涉及的信号通路与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1.MRPL35在食管癌中表达上调并与肿瘤临床分期存在正相关性。2.体外研究表明,降低MRPL35表达引发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及活性氧的增加,最终造成食管癌细胞凋亡。3.体内研究表明,降低MRPL35表达可减缓食管癌异种移植瘤的形成。4.体内外研究一致表明,降低MRPL35表达可引起MAPK信号通路激活,通过MAPK/JNK信号轴调控食管癌细胞凋亡。研究结论:本研究表明基因MRPL35在食管癌中表达上调,降低MRPL35的表达可引起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并通过MAPK信号通路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减缓食管癌移植瘤的形成。MRPL35有潜力作为食管癌生物标志物与新治疗靶标。
其他文献
<正>申报单位:亚马逊中国奥美北京获奖情况:企业文化与内部传播金奖项目简述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COVID-19)为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也为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变化。调研显示,女性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受到的冲击更为剧烈,许多面临着来自职场和家庭的双重压力。面对疫情带来的未知与不确定性,许多平凡而伟大的“她力量”体现在医疗防疫、
期刊
采用雇员雇主匹配数据,基于客观评价结果,利用二元logit回归方法,以大专及以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从教育特征、人口特征和就业特征三个方面,研究了影响教育—工作匹配的因素。研究发现:人口特征对教育—工作匹配有影响,其中男性群体的年龄对教育—工作的匹配概率没有显著影响,而女性群体的年龄对教育—工作的匹配概率有显著负向影响;母亲的学历对男性毕业生教育—工作的匹配率正向影响要高于对女性毕业生的影响。教育特
期刊
在政策号召和市场竞争的推动下,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受到关注。以2008—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长窗口的盈余-回报模型,从盈余反应系数视角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有效提升企业的盈余质量。研究发现: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能够缓解企业内外信息不对称程度,对披露的盈余质量起到显著提升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提升作用在国有产权性质和知识产权受到保护的企业中更加明显;研究还验证了资本
期刊
研究背景:文化认同是一个国家最深层次的认同,也是个人和群体对于所拥有的共同文化的理解与认可。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文化符号内涵和特殊价值体系是夯实文化认同的根基,而以广东醒狮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认同具象化的表达形式。研究目的:论证广东醒狮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探究醒狮在促进文化认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对象与方法:文章运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广东醒狮和文化认同为研究对象。在量化研究方
学位
煤炭地下气化(UCG)作为一种可以将固体煤转化为气体燃料的技术,将煤炭在地下进行气化反应,可以缓解由于在地上燃烧煤炭而产生的大气污染,助力碳减排社会效益,对于实现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获取方式为出发点,介绍了我国煤炭地下气化的研究历程、发展目标和政策方针,对我国发布的关于煤炭资源利用和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解读。分别从经济、环境、社会效益3个维度
期刊
煤炭地下气化(UCG)与碳减排的相互融合,有望成为当前至碳中和到来之前过渡阶段的优秀绿色能源技术,甚至在未来更长的碳中和历史时期发挥重要作用。回顾研究历史与现状,UCG减排系统策略基本形成,可归纳为5种具体途径。其中,地下原位定向调控可减少CO2释放产出并促进UCG提质增产,相关策略和途径可归纳为“碳调减(CRR)”。UCG-CO2地下空间超临界气态封存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封存介质、封存空
期刊
<正>一、培养重点《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全面发展”板块提出要培养队员良好的生活习惯,初步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这既遵循了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又符合国家对共产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学校少先队要通过丰富生动的少先队活动,培养队员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使队员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实践中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
期刊
在教育匹配视角下,从工作收入、职业发展、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满意度四个方面构建劳动者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检验教育匹配的就业质量效应,并分样本估计不同类型劳动者的组群差异。结果表明,教育匹配显著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质量,且使用PSM方法进行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教育匹配对劳动者的工作收入、职业发展、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满意度都有
期刊
<正>"股东利益不再至上,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才是公司首要任务"2019年8月19日,181家美国顶级公司首席执行官在华盛顿召开的美国商业组织"商业圆桌会议"(Business Roundtable)上联合签署了《公司宗旨宣言书》(以下简称《宣言》)。《宣言》重新定义了公司运营的宗旨,宣称:股东利益不再是一家公司最重要的目标,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在这份宣言中,包括贝佐斯、库克等在
期刊
现阶段,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支持下,计算机应用技术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大数据环境的影响下,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进一步实现了现代化以及智能化社会建设的目标。本文以此为基础,对大数据环境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探究和分析,明确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优势,并探究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主要特点,为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提供相应的支持,提升其应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