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并咪唑喹啉铜(苯并咪唑-2-氨基甲酸酯-8-羟基喹啉铜,carbendazim-8-oxyquin oline-copper, benzimidazole-2-carbamate-8-oxyquinoline-copper)是由上海绿油油化工有限公司合成生产的有机铜杀菌剂。该药剂最大特点在于将多菌灵(苯并咪唑-2-氨基甲酸酯,methyl benzimidazole-2-yl carbamate)的衍生结构与喹啉铜(双-8-羟基喹啉-铜,bis-(8-hydroxyquinilato)-copper Ⅱ)的衍生结构合成了一个稳定的络合物。本文重点研究了苯并咪唑喹啉铜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活性,并与多菌灵、喹啉铜进行了比较。离体测定结果显示,苯并咪唑喹啉铜对多菌灵抗性菌株的效果远优于多菌灵和喹啉铜,以及多菌灵和喹啉铜的混剂;而对多菌灵敏感菌株的抑制效果略微低于多菌灵。苯并咪唑喹啉铜处理过的菌株在芽管萌发形态上与多菌灵的相同。活体实验中,无论是接种了多菌灵敏感还是抗性的禾谷镰孢菌菌株,苯并咪唑喹啉铜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都是最好的。本研究还建立了小麦赤霉病菌对苯并咪唑喹啉铜的敏感性基线,并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多菌灵结构可能是苯并咪唑喹啉铜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的官能基团。本文还研究了苯并咪唑喹啉铜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分别测定了离体药剂对辣椒疫霉各发育阶段的抑菌活性以及药剂对辣椒疫霉的活体药效。苯并咪唑喹啉铜对游动孢子囊形成、萌发以及游动孢子休止孢萌发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EC50在0.01~0.2μg/ml之间;活体实验中,200μg/ml苯并咪唑喹啉铜防效达73.46%。苯并咪唑喹啉铜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菌活性远优于多菌灵和喹啉铜,说明两种结构的组合起到了巨大的增效作用。本研究还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苯并咪唑喹啉铜对不同多菌灵抗性的黄瓜灰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以及对辣椒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并分别与多菌灵和喹啉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苯并咪唑喹啉铜在离体条件下对多菌灵敏感菌株的毒力略微低于多菌灵,对抗性菌株的毒力远优于多菌灵;喹啉铜的活性依然低于其他两种药剂。此结果能够进一步证明先前的推测。另外,苯并咪唑喹啉铜对辣椒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毒力与多菌灵相当,说明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兼治多种病害的潜力。本文还分别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测定了药剂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抑菌活性并与喹啉铜和噻枯唑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苯并咪唑喹啉铜在离体条件下的抑菌效果优于噻枯唑;活体药效尽管优于喹啉铜,但是却远差于噻枯唑,保护作用最高防效不足40%。因此,苯并咪唑喹啉铜不适合作为田间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杀菌剂。最后,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苯并咪唑喹啉铜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以及对多菌灵抗性群体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000μg/ml苯并咪唑喹啉铜施用一次和两次后,发病率防效分别达到75.5%和77.4%;病情指数防效分别达到83.8%和88.7%,基本与多菌灵相当。相比对照小区,施用苯并咪唑喹啉铜并没有降低抗性频率,但抗性频率并没有和多菌灵一样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而显著上升。由于干旱气候的影响,苯并咪唑喹啉铜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试验明年还应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