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之称,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德治传统,自古以来民众就热衷于对为官从政者的道德品行进行评价。虽然那时的道德评价明显带有统治阶级的标签,也容易受到统治者个人偏好的影响,但这种对从政道德评价的关注,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对我国的社会政治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为官从政者代替广大人民行使治理国家的各项权力,对其进行从政道德评价首次真正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为了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我党延续了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进行评价,为选人用人提供参考的优良传统。同时为了体现对从政道德的重视,我党还提出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对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更是高标准,严要求,引导广大干部加强自身修养,以实际行动发挥表率作用,真正体现了干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在这种正确引导下,涌现了一大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优秀领导干部模范,像焦裕禄、宋鱼水、郑培民、任长霞等战斗在第一线的人民公仆,得到了人民的爱戴与敬仰。但是,不可否认,一部分领导干部道德品行败坏,不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利欲熏心,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利用手中的权力寻租,做出了与身份地位不相符合的行为。肆无忌惮地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政治上买官卖官、经济上贪污受贿、生活上腐化堕落,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社会的风气。这种选人用人上的失误,暴露出我们在干部选任上面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要属对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评价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负责选人用人的组织人事部门饱受诟病,一个干部的学识能力水平可以通过笔试、面试进行考查,但是对个人的道德修养、情趣爱好的考查可不是几次谈话,几项考核指标就能全面、客观、准确的了解的。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水平无法短期定性,也无法量化考查是客观事实,光靠现有简单的政治考查、道德考核等办法根本不现实,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的支撑,很难体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所以说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评价机制,这是我们当前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需要,是建立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需要,是建设反腐倡廉大业的需要。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指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评价机制存在评价目标导向性、指向性不强;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支撑;人民群众参与热情不高;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等弊端,在此基础上指出要建立完善的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评价机制的回归之路,一是评价目标明确化,增强选人用人的导向性;二是评价内容科学化,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评价主体多元化,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四是评价方式多样化,促进评价方式的革新。希望通过我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能够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共同推进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评价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