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日益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要构成和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群体内部出现了分化和分层,在大部分农民工仍然频繁往返于城乡之间,将农村作为生活归宿的时候,已经有一部分农民工开始或者已经在城市中定居下来,成为“劳动力移民”。目前劳动力移民的城市适应存在诸多阻碍因素,宏观上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稳定转移和城市化进程,微观上不利于劳动力移民个体的发展和家庭牛活的稳定。研究劳动力移民的城市适应过程,分析影响劳动力移民城市适应的因素,对提高这一群体城市适应的能力,加快其与城市的融合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国家改革和完善与此相关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基础教育制度、城市社会管理制度等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济南市劳动力移民为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劳动力移民从进入城市到最终定居城市的过程,也是他们城市适应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劳动力移民城市适应的过程是一个线性的递进的演变过程,高层次的适应要以低层次适应的完成为基础。进入城市并完成生存适应的阶段,劳动力移民的职业和居住方式都呈现出隔离化特点;生存适应完成后,随着职业地位的上升和社会交往的扩大,劳动力移民定居城市的主观意愿产生、客观条件具备,这一时期劳动力移民完成了更高层次的社会适应:定居城市后,劳动力移民面临群体认同的困境,心理层面的适应尚未完成,对城市的归属感仍然缺乏。劳动力移民的城市适应过程中,宏观层面的制度和结构因素、中观层面的社会网络因素和微观层面的人力资本因素都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