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时期习近平对台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研究(1985-2002)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in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国际国内大环境发生的诸多变化,就台海局势和两岸关系发展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讲话以两岸同胞的共同福祉为出发点,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最终归宿,深刻阐明了当前对台工作的重要性。习近平同志对台工作的系列讲话与他在福建长达十七年的工作经验紧密联系。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紧紧跟随党的步伐,对党的对台方针政策了熟于心,并根据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时下国际国内背景、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和台湾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细致地观察和深入地思考,针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形势和特点,结合福建社会发展状况为推进闽台共同发展进行了多番探索和实践。在福建工作期间,一是坚持以发展促交流,推动闽台共同发展,在加速闽台产业合作优化与升级的过程中务实推动“三通”进程,继续扩大闽台合作渠道。二是坚持多领域、深层次开展对台交流,积极发挥福建对台工作前锋区的作用,支持台湾同胞在闽生根发芽,继续推进闽台文化交流,增强两岸民族认同感,始终坚持在对外开放中推动闽台深入融合。三是在追求和平统一道路的进程中,注重国防建设,以应对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的崛起。通过对习近平在福建时期对台工作探索与实践的系统归纳与梳理,尤其是对其中的经验做法进行分析和凝练。一方面,有利于更加准确理解当前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内涵,拓展和丰富当前对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论述研究的视角。另一方面,有利于深化当前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论述的学理研究,为两岸人民在经贸交流中打造共同市场、促进两岸民间文化在交往过程中实现心灵契合、提高综合国力共同反对“台独”活动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宝贵的实践经验。
其他文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历久弥新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蕴含的中国精神、中国思想、中国道德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焕发活力的营养剂。在代代相承、与时俱进的发展中,优秀传统文化已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之中,制约着人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人们日用而不知的文化基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社会
学位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是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这一思想体系不仅成功地指导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取得了反腐倡廉工作重大成效,而且对当前乃至以后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课题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包括:文献查阅法、历史分析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绪论部分,明确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认真研究了国
学位
家国情怀既是个人对于家庭幸福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也是个人对于社会和谐发展、国家繁荣富强而不懈追求的爱国情怀。它是家庭情怀与国家情怀相互碰撞后的美丽“火花”,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如何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性的家国意识、担当意识、爱国情怀,切实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落到实处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经验总结
学位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孕育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承载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革命实践和价值诉求,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内涵,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底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新时代,对大学生进行革命文化教育,不仅能够让他们重温历史、感悟初心,不忘革命先辈在革命岁月中艰难探索的历史进程,也能够使他们滋养心灵,接受洗礼,锤炼高尚品格,激
学位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下简称“中国制度”)的坚持与完善,提出要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然而,制度自信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一个教育习得的过程。为此,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强制度的宣传教育,习近平更是强调要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加强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作出的
学位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发展,极大地解放了人类部分重复性劳动,人工智能劳动随之成为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当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劳动形态既对人们的劳动观产生巨大冲击,也对人们的劳动观提出新的培塑要求。因此,从人工智能论域研究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是人工智能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大学生
学位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和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指引和激励下,学界对大学生劳动教育和劳动观教育的研究纷纷涌现,并已取得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学界尚缺失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命题研究或直接研究,而思想政治教育学视域的研究就是要突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取决于人的劳动本质,有其哲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依据以及时代和大学生主体问题的现实依据。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蕴涵是劳动本
学位
幸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愿景与向往,是人类世代相续的梦想和追寻。自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以来,人民幸福迅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重点和研究热点。实现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根本标志和最终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价值理念,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充分肯定和根本确证,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本原初心。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立论基础,分别从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历史维度
学位
仪式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而又历久弥新的一种文化现象。学校仪式活动作为一种活动载体,是发生在学校这一特殊场域的规范性活动,它借助象征符号的程序性展演,调动仪式参与者的情感与动机,对仪式参与者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仪式活动具有主流价值导向、道德行为规范、凝聚情感力量、政治认同养成、教育情境创设这五类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仪式活动包括情境、符号、时空这三个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大学生既生逢其时,又重任在肩。如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在中国梦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