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阳罗山皮影戏已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皮影戏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文化精髓,关于皮影戏的介绍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其翻译活动及翻译质量的好坏对于对外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国民俗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信阳地区皮影介绍的英译本。本次翻译实践是首次尝试将《信阳书》(下)中有关信阳地区皮影戏文本内容翻译成英文。笔者借用功能派翻译理论,在功能主义的目的论的指导下,对所选文本内容进行翻译实践,以期探讨针对中国民俗文化英译的若干有效翻译策略和方法,有效传播信阳本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处理翻译问题的能力以及翻译水平。本次实践报告运用功能主义目的论作为理论指导。目的论首要关注的是译作的目的,这个目的决定了译者需要采用何种翻译方法和策略,才能产生功能上可能满足需要的结果。而向译入语输入外来文化,是笔者此次翻译实践的宗旨。因此,笔者采取异化翻译策略来处理信阳皮影戏文本中的出现的个性文化现象,以《信阳书》(下)中有关信阳皮影戏文本中的句子为例,详细地指出笔者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具体解决办法,并分析了各种翻译方法在本次翻译实践中的运用,其中包括直译法、直译加解释法,音译法、拼音法、拼音加释意法、拼音加注释等。笔者尽力克服中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障碍,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灵活处理英译中国民俗文化中的特色词汇时出现的问题,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忠实地奉献给世界,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实践报告包括五个部分:一、引言,二、翻译实践的理论指导,三、翻译任务描述,四、目的论指导下的信阳皮影英译探究,五、对本次翻译实践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