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储能密度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多层次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yhp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先进电子和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高储能密度薄膜类电容器变得尤为重要。聚合物介电复合材料由于韧性好、成本低和易加工等特点,成为薄膜电容器的主要介质。制备高性能复合膜的核心问题是兼顾高介电常数、高击穿强度和低介电损耗。因此,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主要研究了高储能密度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多层次结构设计,对复合材料中涉及的介电常数(εr)、击穿强度(Eb)和介电损耗(tanδ)等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提高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储能密度(Ue)的有效方法,得到进展如下:(1)通过将氧化石墨烯(GO)作为填料,引入到聚酰亚胺(PI)基体中,制备具有高介电常数的聚酰亚胺/氧化石墨烯(GO@PI)单层复合材料,选用1,4-二溴丁烷对GO进行化学还原,进一步提高了GO@PI材料的介电常数,并讨论了GO的还原对该体系储能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GO填料的引入,可以增加PI基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0.5GO@PI,εr=4.5;1.5GO@PI,εr=9.1)。相同含量填料下,还原后的r GO@PI复合材料相较于未还原的,介电常数进一步提升(1.5r GO@PI,εr=25.3),其Ue有所下降。(2)制备了PI层和0.5GO@PI复合层组合的双层复合材料,探讨层/层之间(PI/GO@PI)的不同厚度比对双层复合材料储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1-PI/GO@PI双层复合材料的击穿强度为293.9 k V/mm,相比较于GO@PI单层复合材料(Eb=148.1k V/mm),其击穿强度提升了98%,从而使储能密度明显提高。所制备的双层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角正切值同样保持在较低水平(tanδ<0.01)。在双层复合材料中,电场重新分配和材料内部存在的层/层界面,有利于提高双层复合材料的击穿强度,实现材料的高储能密度。(3)采用分层涂布方法构筑一系列由高绝缘PI层和GO@PI介电复合层组合的多层复合材料。通过改变介电层中GO的含量以及构建不同的层结构改善复合材料的储能性能。结果表明,PI/1.0GO@PI/PI三层复合材料同时具有261.5 k V/mm高击穿强度和1.27 J/cm3高储能密度。与1.0GO@PI单层复合材料比较,三层复合材料的Eb和Ue分别提高了97%和144%,同时,其介电损耗也保持在较低水平(tanδ<0.01)。三层复合材料Ue的提高得益于绝缘层和介电层的协同作用。(4)采用分层涂布方法制备了三层聚酰亚胺/还原氧化石墨烯(PI/r GO@PI/PI)复合材料。以绝缘性的PI为外层,对中间介电层中GO填料进行化学还原,提高了三层复合材料的εr和Ue。1.0 wt.%GO填料下,加入GO/1,4-二溴丁烷的质量比为1/5时的PI/5r GO@PI/PI三层复合薄膜的Ue达到1.32 J/cm3,相比较于未还原的三层PI/1.0GO@PI/PI复合材料,Ue提高了3.9%。结果表明,多层结构的设计和对GO化学还原有助于提高聚酰亚胺多层复合材料的储能性能。
其他文献
在细胞内积累油脂超过细胞干重20%的微生物称为产油微生物,常见的多是细菌、酵母、霉菌和微藻,它们生产的油脂被称为微生物油脂。微生物油脂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例如γ-亚麻酸(GLA)、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能促进人体健康,被称为功能性油脂,另一方面,微生物油脂与动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高度相似,是生物柴油的潜在来源。产油丝状真菌卷枝毛霉的细胞内有大量的油脂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移动边缘计算、软件定义网络等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车辆不再单单依靠自身的传感器来获取车辆周围的道路环境信息,可以通过V2X来提前获取对驾驶有帮助的信息,达到交通安全、行车高效、节能环保的目的。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车辆协同换道,交叉路口的协同控制,针对窄路会车方面还鲜有研究。与此同时,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在自动驾驶领域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本文展开了车路协同下的车辆窄路会车协调通
蒙古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水系对该区域的资源环境格局及其生态环境影响重大。色楞格河流域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核心要冲,准确掌握该河流域水体分布时空数据对于研究本区域的资源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蒙古国色楞格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以Sentinel-2影像为数据源,采用不同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水体信息提取,并通过选取不同类型的水体评价方法适用性,
机床进给系统动态特性直接影响着数控机床的运动控制性能和加工精度,机床进给系统的动态特性由进给系统机械传动机构动力学特性和控制器的结构与参数共同决定,而控制参数必须与机械传动机构的动力学特性匹配才能得到理想的运动控制性能。目前数控系统无法确定机械系统动力学参数、整定控制性能、监测机械部件的运行状态。本研究以三轴雕铣机为研究对象,基于PMAC开放式数控系统开发了系统辨识模块,用于方便、快速、准确的获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在加强,造成了地球化石能源储量迅速减少。我国每年工业生产中的高温固体颗粒物产量大,余热资源丰富。若能有效利用,将对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单位能耗,推进建设生态文明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高温固体颗粒的余热回收过程受到颗粒性质、颗粒空间结构、换热器结构以及运行参数等综合影响,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本文以填充床的直接传热特性为研究对象,以简单立方堆积、斜方堆积、楔形堆积和菱面
采用电加热系统的叶片模具,加热温度比循环水加热更高,满足多种不同的加热需求,且无需设置循环管路,可极大地减轻模具重量。但目前叶片模具采用电加热方式还存在若干问题:例如叶片模具工作过程中传热不均匀、加热层温度与型腔面层温度存在滞后性等现象,导致模具整体温差和型腔面温差过大,若在叶片生产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就会造成叶片模具局部烧毁,造成损失。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本文对电加热叶片模具进行了结构方面的改进
覆盖与滴灌的优势相结合能够使土壤中有限的水分循环于土壤和覆盖材料之间,能够减小玉米的棵间蒸发,因此覆盖滴灌技术以其增温保墒、降低无效蒸发、改善土壤水热条件、提高净光合能力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基于2019-2020年在北京市大兴区进行了两年的田间玉米试验,测量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玉米冠层间温湿度、玉米的生理指标以及玉米叶片的光合特性参数,对不同覆盖处理间的农田小气候、玉米的生理指标和光合特性
输电线路故障后快速准确定位故障,不仅能够及时修复故障线路,保证用户供电,而且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也有着重要意义。行波故障定位方法测距准确,适用范围广,目前在电力线路上得到广泛应用。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系统一般以双端法为主,单端法为辅。当线路某一端行波测距装置未能捕捉到故障初始行波时,双端测法就会测距失败;另外,部分线路未按照双端方法进行配置。上述的情况下,单端法是双端法的有效补充。单端法
现如今,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越来越多,造成环境污染并危害生命健康。由于半导体金属氧化物(MOs)的电阻对周围气氛的变化高度敏感且具有易制备、性质稳定、成本低等优点,基于MOs的气体传感器已被广泛用于检测有毒有害气体(H2S、NO2、CO等)。在半导体MOs中,CuO和ZnO纳米材料具有结构稳定、易于制取、无毒等诸多优点,被广泛用于研究对有害气体(如H2S)的气敏性能。但是,基于纯CuO和
现如今,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而相对的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则相对缓慢,这使得城市路网中部分交叉口在高峰时段处于过饱和状态,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交通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出行效率。随着路网负荷增加,车流的运行特征产生了一系列变化,致使传统的信号配时策略已经难以应对。本文以电警、地磁及滴滴平台数据为基础,对绿灯空放、过饱和以及排队溢流问题交叉口进行分析,提出不同交通状态下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