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峇峇娘惹族群感兴趣,要拜大陆及东南亚一股“娘惹风”所赐,借机搜寻了下峇峇娘惹的资料,发现通篇雷同,分析成分的较少,对此族群始末困惑的人大有人在。新加坡等地也将“娘惹菜”、“娘惹装”、“峇峇祖居观光”等作为一系列旅游特色产业赢得了国内外游客的好奇心,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峇峇娘惹”这个族群。由于这个族群与华人、华人文化的密切关联而又充满多色彩的异域风情,很多人尤其是华人对这个族群产生了极大的关注热情,并且掀起一股娘惹的风尚。然而仅仅从表面来了解一个族群显然是单薄并无法深入的,仅仅用“郑和下西洋”、“娘惹菜系”、“娘惹装”等关键词更是无力解读峇峇娘惹族群的世代兴衰。作为华人族群中的一支特殊的族群,峇峇娘惹族群与中国大陆的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于异国长于异国的人缘何崇尚华人文化、恪守华人礼仪?整个族群何以处于荣耀之巅?族群的光环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阴影?遍览国内外的文献资料,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峇峇娘惹这个特殊的华人族群研究有点捉襟见肘。如果单从峇峇娘惹的字眼或是东南亚华人、东南亚文化交流等单一方面来看,峇峇娘惹族群的描述也仅仅是这些文献资料中短短一个章节的内容,并没有一个逻辑严谨的支撑体系。从研究学者的国籍来看,对峇峇娘惹的零星研究的国外学者大多仅限于东南亚国家范围,如马来西亚、新加坡这些现今仍留有峇峇娘惹聚居痕迹的国家,此外大部分学者都是华人或旅外华侨。一个族群的产生必然有其社会历史性,虽然峇峇娘惹族群如今已经难觅踪迹,本文将在这些学者业已调查研究过的史料基础上,加入个人观点,即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透视历史,梳理峇峇娘惹族群产生、荣耀、衰落的历程,为族群研究提供一个思路,也是对其他族群发展的一个启示。行文中整体思路是按照兴、衰、启示这样的三步曲来阐释的。针对峇峇娘惹族群的兴盛,笔者从时代和社会分层两个方面来阐释。任何事物离不开时代这个大背景,族群的形成当然更要藉由时代的因素,这里面笔者从商业、文化、大规模移民等具有特色的标志性现象来讨论时代对此族群的形成所作的贡献。在分析完时代这一层外在大背景之后,接下来的探讨主要是围绕着峇峇娘惹族群自身,这里面又借用了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用财富、权力、声望来探讨峇峇娘惹族群形成的内在因素。行文过渡到“衰”这一层,大体上来讲,还是离不开时代和自身两重因素,也是本章节的两大部分。首先,在探讨峇峇娘惹族群衰落的社会因由时,笔者从日、英殖民、现代文化的冲击、政治使命等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中,找到峇峇娘惹族群衰落的外在因素。内在方面,不排除峇峇娘惹族群自身的原因,催化了这一衰落阶段的加速进行,这其中笔者论述了峇峇娘惹族群边缘化的的先赋性必然与自致性必然。可以说,峇峇娘惹族群的自身原因,既造就了这个族群,让这个族群得以在历史上辉煌过那么一段时间,又在一开始就在“建一座倒塌的塔”,乃至于它的覆亡就在那么短时间内发生,其族人也庸庸碌碌,甚至连“瘦死的骆驼”都不能“比马大”。文章的最后,是对吝峇娘惹族群兴衰的一个总结与启示,也即是最精华的部分。在淋漓尽致地分析完峇峇娘惹族群兴衰的始末之后,笔者认为三个启示足以为当今的族群敲响警钟:第一、族群文化的必要性;第二、同信仰同宗教婚姻;第三、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史为鉴才是今人的明智之举,保留住当前的族群文化,是防止珍贵的文化遗失最重要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