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评价的主客体间性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8102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评价制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主体主要有政府、社会与高校,高校在评价中具有双重地位,既作为评价的主体又作为评价的客体。与之对应的高等教育评价模式主要有政府评价、社会评价和高校自评。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影响,我国却是以单一的政府评价为主,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存在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自评由于缺乏内在驱动力,也往往流于形式。这种以政府为单一主体的评价模式产生了许多弊端,如:政府集管理者、举办者与评价者于一身,权责不清;社会无权参与评价过程,从而导致对评价结果漠不关心;高校没有权利参与评价的设计和评价结果的处理,只能被动接受评价,有时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由于高等教育评价是建立在教育事实基础上的一种价值判断,所以,高等教育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产生的根源是评价主客体间的价值冲突,即主客体间价值观的不一致。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高等教育评价主客体间性的研究来寻找解决主客体间价值冲突的方法。文章首先通过对高等教育评价主客体进行对立统一分析,探讨了评价主客体间的利益需求以及它们之间利益的差异性和同一性。主客体间利益的同一性蕴含着主客体之间的利益在存在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协调的可能性,他们之间利益的协调性以及评价主体选择的可能性又为高等教育评价客体对评价主体的选择提供了前提条件。当评价客体对评价主体选择具备了现实可能性时,也就意味着评价主客体间能够通过价值引领来实现价值认同,从而解决价值冲突。文章在对高等教育评价主客体间性进行分析之后,对高等教育主体与客体评价观分别进行了论述,进而分析了主客体评价观统一的条件。最后,本文希望建立价值理性主义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即以价值理性为指导,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中心,政府评价、社会评价、高等学校内部评价相互配合、互相协调的,以权威评价机构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高等教育评价新制度。
其他文献
混日子十余年了,孩子念四年级了。那晚,正写作业的女儿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妈,你说搬家麻烦吧?”“你说呢?”于是搬家的经历像过电影一样晃在了眼前。
<正>2008年,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完成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改革期间,连续3次到南汇分局召开中心组学习、"三风"建设、依法规范"四小行
原物与孳息作为物的一种分类方式,源自古罗马时代。孳息概念经历了从农业社会纯粹的“自然主义”孳息概念,到现代民法中更多体现“经济与社会”意义的孳息概念的演变过程。有
采用两阶段分析法研究地铁隧道开挖引起土体的竖向位移对单桩的影响。第一阶段应用Loganathan和Polous提出的修正解析解估算土体的竖向位移,为简化计算采用五次多项式拟合土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成果有目共睹,旅游市场全面繁荣,旅游企业数量和质量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旅行社行业出现以“零负团费”为代表的回扣经营模
首先进行了压电陀螺漂移特性分析,重点研究了利用数字信号控制器(DSC,digital signal controller)和LabWindows/CVI软件设计出压电陀螺漂移测试实验,测量出压电陀螺实际的漂
《河南科技》开设知识产权专栏,意在指导知识产权应用实践,提升知识产权研究影响力。期刊为河南省自然科学一级期刊,全文收录于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期刊
一部分家长,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家长,每每有如下心理: 补偿心理年轻一代家长,孩提时代生活条件差,受教育的层次低。于是就想让孩子的生活过得好一些,把自己没有得到的加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