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的合作医疗制度曾惠及多数农村居民,为保障广大农民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解体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迅速衰落,广大农民成为毫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广大农民群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十分严重。在总结传统合作医疗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我国政府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2006年开始启动新农合作工作,按照政府组织、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协调的作用,采取措施,制定实施方案。经过四年的实践,宁洱县广大农民群众关注自身健康、看病就医的意识明显增强,基本改变了过去“小病挨、大病拖”的状况,部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民自愿参合的积极性高涨,新农合制度得到广大农民的好评。但是,在对新农合制度的调研和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宁洱县新农合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本文选取了宁洱县这个欠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为研究视角,以该县新农合制度实施现状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对县区和9个乡(镇)相关医院的社会调研,在查阅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新农合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宁洱县新农合制度进行实证分析。 具体研究内容: (1)近几年新农合制度相关数据的搜集和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 (2)利用专家咨询法并结合新农合满意度等相关调查问卷,找出欠发达地区(本文以宁洱县为主要研究对象)影响新农合制度发展和持续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对该地区新农合制度的综合评价体系; (3)将该评价体系运用到对宁洱县新农合制度实施现状的评价中去,对目前该制度实施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分数等级; (4)找出新农合综合评价体系中得分较低的因素,即新农合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5)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研究结论: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制度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缴费率水平低、渠道单一,医疗保障公平性未充分体现,参合农民对医疗机构满意度不高,参合率低等诸多问题。 对策建议:加大政府投入和补助力度,拓宽投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注重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更加注重参合农民享有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完善农民医疗保障的硬件设施、加大保障水平扩大覆盖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