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瘤(gliomas)最为常见,占我国颅脑肿瘤的35.26%-60.96%。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呈树根样生长,侵袭性很强,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由于神经组织本身的解剖特殊性,手术全切困难很大,即便术后辅以放疗及化疗,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也非常高,长期以来,一直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非常棘手的问题。胶质瘤的治疗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住院,反复放疗、化疗,患者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很大,晚期胶质瘤患者生活质量低下,家属痛苦异常。虽然目前有免疫荧光显微镜、磁共振波普成像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恶性胶质瘤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和诊治措施,多数情况下Ⅲ级者生存时间只有2~3年,Ⅳ级(如胶质母细胞瘤)仅仅1年左右[1]。神经胶质瘤的治疗以及预后成了困扰患者和神经外科医生的棘手问题。在目前的胶质瘤化疗方案中,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Z)一种咪唑四嗪类口服抗肿瘤药物,因为他口服吸收良好,不用住院等优点,成为目前肿瘤临床化疗的首选药物,可是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及使用范围的推广,疗效降低以及耐药现象已经越来越束缚了他的使用。随着有关耐药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和明确,如何改善替莫唑胺的耐药现象,使其继续发挥抗肿瘤作用,成为目前广大科研工作者研究的主要目标。紫杉醇(Paclitaxel,PTX)是从植物紫衫中提取的一种抗肿瘤药物,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卵巢癌、淋巴瘤等的治疗中,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疗效下降和耐药现象的产生,已经使其位居二线;二者联合作用是否能够发挥协同作用呢?本研究显示:紫杉醇联合替莫唑胺在体外对抗胶质瘤的治疗中有协同作用,通过我们的研究,他们二者的协同作用与MGMT、MPG有关,二者联合作用,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的:本研究旨在证明在体外PTX和TMZ存在联合作用,同时进一步探讨二者联合作用的机制。方法:1.实验准备:准备神经胶质瘤U87细胞,相关试剂和材料,阅读相关文献,学习实验原理,熟悉试验方法。2.细胞培养:学习细胞培养知识,了解U87的生长周期、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习性。3.CCK-8法绘制紫杉醇、替莫唑胺及二者联合作用的增殖抑制曲线,测定增殖抑制率。4.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1.0)给予统计学处理。结果:PTX、TMZ及二者联合可以明显抑制U87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且二者的协同作用与时间及剂量明显相关。结论:PTX、TMZ二者联合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体外PTX可以改善替莫唑胺的耐药现象,并且与时间和剂量有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