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势迅猛的共享经济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热点,各类共享模式已在各层面影响城市人们的观念与生活。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共享模式会以更快速度渗透各行各业,包括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在城市大肆发展共享的同时,回顾我国发展的核心与关键——乡村,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共享模式来促进乡村生活与经济发展,如何充分将乡村闲置空间活化的同时传承与保护乡土文化,繁荣乡村经济,并使乡村与城市文化互惠贯通,是一道重要且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基于共享模式背景下的乡村闲置空间再生设计作为研究内容,主要通过阐释、文本分析、田野考察、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对共享模式与共享空间的背景与现象,及现阶段我国乡村所面临的问题症结进行分析,并将近几年国内外乡村闲置空间改造实践成功案例进行纵向对比。以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僰王山镇的典型川南山地传统乡村民居赵家老院及周边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将共享的思维模式引入乡村,通过设计解决问题与难点,整合资源、活化空间,将乡村闲置空间变为共享空间,从而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并力求由“空间共享”、“环境资源共享”进一步带动引发城乡之间的“文化共享”与“情感共享”。分别在设计实践中从乡村共享空间的功能调整与构造重塑入手,探寻共享理念在乡村闲置空间中的设计与情感表达方式,并且对乡村共享空间的可持续性进行探究,及以积极态度挖掘共享模式在乡村闲置空间更大更广的发展可能。由此深入探讨共享模式如何助力乡村发展,并希望从另一层面对现阶段乡村问题寻求解答思路。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结合当下我国乡村面临的现状,以具体案例分析所找出的问题、症结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试图提出创新可行的、具时效价值的乡村闲置空间与当今共享模式的结合策略,从而更新现有乡村生活模式,激活乡村经济,对如何延续乡土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思考。最终使得乡村问题得到另一种解决,引来更多群体关注此现象。并希望本文可供同类现代乡村再生设计中融入共享理念的运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