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层单桩与群桩承载能力分析及关联性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gkenn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桩基础作为深基坑土体加固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工程中日渐增多。但是目前对于群桩基础的研究存在薄弱环节,单桩与群桩之间的关联性分析还存在着许多盲目性,例如对于桩基础的研究不能仅仅考虑沉降方面,对于基桩的轴力、桩端阻力等方面都值得我们进行透彻的探讨。仅仅由单桩基础承载力估算的群桩基础承载力运用在桩基础设计中是不可靠的。同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承载能力的不准确性也会造成群桩基础出现大量问题。在运用Midas/GTS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模拟过程中,提出了运用修正莫尔—库伦本构模型能够更好的模拟软土地层,避免了对桩基础模拟出现的偏差,提高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以Midas/GTS数值模拟为主要试验手段,《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为试验依据,对单桩基础进行模拟试验,讨论了单桩基础处于软质地基土中,在受荷载状态下的承载力性状。揭示了桩身轴力随着桩体埋深的增加而减小,桩身侧摩阻力承担荷载百分比要大于桩端阻力。采用规范中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经验参数法对模拟的单桩试验结果进行验证,证实试验模型的准确可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桩间距为2.5d、桩长为15m的9根方格桩处于软土地基时的模型进行分析,讨论了群桩基础基桩中中心桩、边桩和角桩之间的差别,揭示了在同一承台下中心桩的沉降量最大,边桩次之,角桩最小。对于桩体轴力的分析,则呈现出角桩大于边桩大于中心桩的特征现象。桩身侧摩阻力承担荷载百分比方面中心桩承担最多,边桩次之,角桩最小,桩端阻力的承担荷载百分比反之。对于9根方格群桩下基桩桩间距的不同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分析,分别对群桩的沉降量、桩身轴力以及桩端阻力进行讨论,表现出当桩间距为3倍的基桩直径时群桩基础的承载能力为最优。针对基桩长度不同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进行群桩基础承载力的对比讨论,从基桩的沉降量、桩身轴力以及桩端阻力方面分析出随着桩长的增加群桩基础承载力具有增加的趋势,但是桩长过长不会对群桩基础产生较大的有利效果。选定影响群桩基础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为基桩桩间距和基桩长度,将单桩基础与群桩基础的承载力进行对比并探究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单桩基础与群桩基础之间承载能力的关联性公式,为实际工程中估算群桩基础承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以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金刚石膜中的残余热应力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方法对金刚石膜在沉积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热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和数值模拟,并探讨了不同因素对金刚石膜残余热应力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沉积过程中金刚石膜产生残余热应力的有限元模型,并根据实际制备条件进行调整,使模型更符合实际。2)采用建立好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基体温度、基体塑性行为、基体拐角形
钢筋锈蚀是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提高其耐久性,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筋替代钢筋用于混凝土结构中是一个有效途径。FRP筋与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以及用户对供电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系统检测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力录波检测技术是改善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基础一环。本课题对录波系统研究现状
公共直流母线变频传动系统具有节能、防止过电压、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减少设备维护量和设备占地面积等优越性,但是由于变频传动系统的直流电源一般是由可控硅整流或二极管三
为了缓解能源压力、优化改善能源结构,近些年以来智能电网的研究已经从智能变电站转向智能配电网。由于智能配电网时间同步精度在实际生产运用中并不高,而且随着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安全稳定的配网工作环境对时钟同步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配电主站为配电终端下达控制操作命令以及配电终端向配电主站传递数据监测信息能够及时完成,本文引入了IEEE 1588精确时间同步协议。IEEE 1588协议由于其可复用光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贸易在经济发展过程的地位更加明显,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因传统发展理念及体制因素的阻碍,我国经济生产主导型特征比较明显,现代商业贸易对于
结构振动控制是减轻建筑结构在地震及其他外界激励下损坏的有效方法。本文针对地震激励下20层钢结构基准模型进行了振动控制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   介绍了地震激励下20层
与传统直流发电机相比,开关磁阻发电机结构简单坚固、造价低、控制灵活、容错能力强、能量密度大、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不高,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家电、航空、舰船、电动汽车、煤炭
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由于具有永磁同步电机运行可靠、结构简单、功率因数高和效率高等优点,同时可以通过电励磁灵活调节励磁磁场,克服永磁同步电机调磁困难的缺点,而日益受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