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述历史以亲历者的亲见、亲闻、亲感受为基准,为已然消逝的历史提供了大量详实的资料,为人类的集体记忆作了有力的强调与补充。口述历史的史学研究方法和电视艺术的立体化传播手段巧妙结合,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口述历史的传播视角。 口述历史中的“童年叙事”彰显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戏剧张力。通过传播模式,传播内容和研究方向等层面的对比研究,考量国内外口述历史中“童年”叙事的迥异。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立足于口述历史的独特叙事魅力,通过对2009年至2010年的近一百期《大家》节目做统计分析,聚焦于“大家”们的“童年”叙事策略研究,侧重于播出背景、人物简介、开篇结尾、叙述时段、出现次数、画面声音等的类目解读,分析关于“童年”的叙事类型。苦难化叙事、梦想型叙事、国家志叙事和家族观叙事共同构筑了“童年”叙事策略的规律性运作。淡化疼痛与诗意书写的苦难、追寻梦想与冷峻现实的冲突、家国同构与共和理念的交汇、显赫家族与替代出场的撞击,伴随着冲突与悬念的多次释放,将“童年”叙事始终置于一个典型、温婉、有序的话语操作系统内。进而挖掘个体叙事与国家叙事所共用的戏剧化的叙事策略,对“童年”进行包装,收编的操作规范。情节化叙事、语境化修辞、“大家”与支持人的完美交流,是口述历史中“童年叙事”电视化策略的主要支撑。口述与影像的结合、悬念与细节的叠加、“在场式”展现与“现场式”交流的重申,无疑是“童年叙事”电视化策略的重要因子。破译“童年”叙事所隐含的时代普遍共享的文化密码和历史图景,揭示微弱碎片化的个人记忆与书写出来的历史的微妙关系,探究童年记忆的历史性发生,建构,符码的编造等,从而完成对口述历史中“童年”叙事电视化策略的再度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