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问题逐渐增多,区域矛盾与冲突日益复杂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的越来越紧张。如何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内外学术界以及政府研究的重点。我国分别在2007年10月和2010年10月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生态文明。而主体功能不同,区域类型就会有差异,区域发展方式也不同。不同类型区域由于发展水平不同,对资源生态环境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其创建生态文明的标准也应有所差异。研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经济评价指标,可以揭示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实现生态文明过程中,其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同时能为我国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提供辅助决策,对指导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经济系统等内容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重点生态功能区特点,按照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及构建方法,依据人地关系、主体功能区、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运用文献综述、频率统计、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了一套适合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该框架,进一步研究了指标数据的获取途径、指标数据的处理等问题,并运用勐腊县2008-2013年的数据对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最终确定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经济评价指标,并运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对勐腊县2013年生态文明建设中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评价,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