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实质上是关于利率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问题、以及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后如何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问题研究,这是我们分析的重点。在分析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涉及到现代利率体系及相关制度的调整、货币当局货币政策及金融监管方式的转变、以及作为微观金融主体的商业银行经营战略和经营方式、金融创新的改变和发展。这同样是我们分析的重点。 利率市场化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作指导。斯密、威廉·配第和约翰·洛克等的早期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所决定的。古典利率理论、新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以及新古典综合派利率决定理论的长期争论,分别从不同侧面讨论了“利率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一根本问题。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政府决定的,因而主张政府对利率进行管制。而古典和新古典理论认为,利率是由资本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因而主张利率市场化,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利率。希克斯等后凯恩斯的代表人物对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进行了批评吸收,最终也将其纳入到市场决定利率的轨道之中。麦金农和肖以及新制度金融学也分别从自己的角度,论证了利率市场化的客观要求。诸多理论的争论与回归,论证了一个核心观点即利率市场化是客观规律。这为我国及世界各国的利率市场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立足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现实环境之中,特别是加入WTO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我国与国际金融的接轨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将不断涌入。分析国外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的经验,总结其教训,对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改革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调整无疑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作为现代金融最重要的微观基础,商业银行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必须调整经营战略,既要紧紧抓住和充分利用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新的机遇,又要防范蕴藏于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诸多风险,特别是利率风险。既要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和管理建设,又要积极开展金融创新,积极开发和利用新的金融工具以规避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进行合理的产权改革,使其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一样,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金融市场主体。我国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与国有商业银行、外资商业银行等的竞争,并积极防范利率风险,成为我国现代金融市场上最活跃、最有效的金融主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