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在结构化面试中考官对考生印象整饰的知觉程度和对使用印象整饰策略的态度;研究印象整饰对结构化面试的作用;探讨印象整饰对结构化面试的影响机制。 方法:将质性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首先进行质性研究,通过对考官(河南省公务员面试培训工作资深教师、高校相关方向研究人员)进行深度访谈,了解考官对考生印象整饰的知觉程度和态度,分析印象整饰对结构化面试的作用及影响机制;其次,进行实验研究,分析30位考官对20位考生的面试评价过程和结果,用量化的数据来评估、验证质性研究结果。 结果:质性研究:在结构化面试中,考生在“测评要素标准识别”的基础上,以“印象整饰”为载体将答案整饰成一个“整体印象”传递给考官;考官则在对“测评要素印象知觉”时,受经验、偏好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造成一定“知觉偏差”后,形成“职位印象”。最后,考官将考生呈现的“整体印象”和自我形成的“职位印象”进行“整体印象匹配”,得出最终的面试评定结果。 实验研究:1、考生各测评要素间得分显著相关;2、测评要素评分问卷萃取出唯一因子——“整体印象”,此因子对方差的解释率为71.891%;3、考官对不同考生的评定都存在一定比例的偏差(9.37%-45%);4、考官在不同测评要素上出现评定偏差的频率分布为:仪容举止>情绪控制>人际交往>综合分析、求职动机>言语理解、组织协调;5、考官对考生使用各种印象整饰策略的知觉程度与考生在各测评要素上的得分呈显著相关;6、《印象整饰策略问卷》萃取出了唯一因子——“印象整饰匹配”,此因子对方差的解释率达到了61.382%。 结论:1、结构化面试评价具有“整合性”,面试分数是考官在既定测评要素评价基础上对考生的整体性印象评价,即考生所展示出来的整体印象对考官在各要素上的评分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在实际中表现出在各要素上评分的平均化趋向;2、考官在结构化面试评分中均存在一定比例的偏差,表现为明显的自身不一致性,这种或严或松偏差分数的出现,说明考官对考生的表现评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测评要素外的如经验、偏好等其他因素的影响;3、验证了印象整饰对结构化面试的整饰作用并得出了印象整饰对结构化面试的影响机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