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国要求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技术知识,还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而我国学校传统的体育课程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我国学校课程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作为学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在我国学校课程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今天,担负着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重任;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学生,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体育需求和个体的差异,并结合学校的地域特点、师资条件、场地条件等实际情况等来挖掘体育校本课程内容,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而上海市作为我国教育创新的先驱,体育校本课程起步较早,因而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部分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上海市部分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内容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影响体育校本课程内容开展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找出适合上海市初中学生发展的体育校本课程内容,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全民健身运动。通过对上海市部分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现状调查的结果分析,发现上海市部分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内容开展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总结提出了相应的策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上海市部分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体育教师习惯了“拿来主义”,欠缺主动开发新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的意识;2、上海市部分初中场地设施条件,难与国际大都市教育定位相匹配;3、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的质量难以保证;4、体育校本课程内容氛围环境欠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相应策略主要有:1、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校本培训,以积极主动地挖掘适合本校学生所需的新体育课程内容,如轮滑、定向越野、攀岩、跳绳等。2、学校领导应在场地器材设置方面予以重视,加大投资力度,以鼓励体育教师大力开展体育校本课程;3、加强与课程专家的联系与合作,上海市高校也应该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条件,如网络学习、出版书籍等,应该建立一定的机制促进学校体育教师自发地去学习所需知识,以保障体育校本课程的内容质量;4、借助学校图书馆、网络等媒体对体育校本课程加大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