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品种SD抗褐飞虱的遗传分析及初步定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_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 Stal)是亚洲水稻种植区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它不仅能通过刺吸方式直接为害水稻,还能传播水稻草状丛矮病(Grass Stunt)和齿叶矮缩病(Raggde Stunt)。当褐飞虱为害严重时,稻株成片枯黄,倒伏,俗称“虱烧”。一直以来,化学防治在控制褐飞虱为害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量的使用化学药剂不仅污染环境,也将很多益虫杀死,破坏生态平衡,而且导致褐飞虱抗药性增加,致使褐飞虱为害加重。实践证明,利用水稻品种自身的抗虫特性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治手段。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从引进资源中筛选出一份抗褐飞虱水稻品种SD。本文通过采用不同抗性鉴定方法对SD品种抗褐飞虱表现特点及遗传进行研究,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以SD×TN1的F2:3群体为定位群体开展分子标记定位研究。其主要结果如下:1.SD在整个生育期对褐飞虱均有稳定的抗性。本试验以水稻品种PTB33为抗虫对照,以品种TN1为感虫对照,利用不同的鉴定方法从苗期、分蘖期和成株期分别对水稻品种SD进行了接虫鉴定。采用标准苗盘法在苗期进行接虫鉴定,抗性平均级别分别是:1.50(SD),0.76 (PTB33),8.67 (TN1);采用蜜露鉴定法在分蘖期进行接虫鉴定,蜜露平均面积分别是:7.14mm2 (SD),0.83 mm2 (PTB33),171.83mm2 (TN1);采用单株鉴定法在成株期进行接虫鉴定,当TN1完全死亡时,SD只有2-3片叶枯萎。2.SD的抗虫性由一个显性抗虫基因控制,并暂定名为"Bph-SD"。用抗虫品种SD和感虫品种TN1杂交构建SD×TN1的F2群体和F2:3家系,以及(SDXTN1)×G46A三交群体。利用苗期集团法对F2:3家系进行接虫鉴定,结果显示,抗虫家系数:抗感分离家系数:感虫家系数=70:131:72,经X2检验,符合1:2:1的比例(X2=0.361<X0.05.22=5.99),表明SD的抗虫性受一个显性基因控制;三交群体单苗鉴定结果显示,抗虫单株数:感虫单株数=122:153,经X2检验,符合1:1的分离比(X2=3.28<X 0.05,12=3.84),进一步验证了SD抗褐飞虱特性由一个显性基因控制。3.利用SDXTN1的F2:3隐性群体,采用SSR标记、INDEL标记和SNP标记将SD抗褐飞虱基因Bph-SD定位在第4染色体短臂上的分子标记SN8与SN11之间,该基因与两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均是2.8cM,与分子标记RM 16489、HST3、SN9共分离。综上所述,水稻品种SD对褐飞虱具有全生育期抗性,并能稳定的遗传给后代,此抗性受单个显性基因Bph-SD控制,Bph-SD被定位在水稻第四染色体短臂SNP标记SN8与SN11之间。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精神健康相比较心理健康而言是公民更高层次的需求,精神健康对于人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公民精神健康权是一种具有生存权性质的社会权,被规定
学位
时间的轮轴,嘀嗒向前.rn改革的脚步,从未停留.rn2019,被历史定格.rn这一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这是第一部专门规范机构编制工作的中央党内法规,也
期刊
以小麦品种(系)温6和豫农92349以及豫麦52为试验材料,以低能氮离子束为诱变源,从离子束诱变和介导外源DNA转化这两个方面对其生物学效应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诱变效应中发现,试验材料的发芽率和离子束的剂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其效应曲线呈现“马鞍型”。在M_1代营养器官(苗高、芽鞘、叶长)受辐照后的损伤度随剂量变化而不同,其中第一叶片长度表现为明显缩短。实验中还发现,辐照后温6的胚芽鞘呈
为了实现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检测,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胞内钙离子浓度荧光显微检测系统.论文的工作主要有两部分:单色激发光源系统的设计和微弱荧光检测系统的设计.单色激发光
该研究运用微卫星DNA-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基因分型技术,从28对已发表的普通鲤鱼的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能用于草鱼基因组分析的微卫星引物,然后用这些引物对湘江
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是我国特有珍贵树种,由于人为的破坏和植物本身更新的困难,资源日渐减少,正处在濒危状态,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要实现长苞铁杉的持续经营
丹参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以根茎入药,在我国沿用至今,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我国丹参栽培历史悠久,长期以选根留种的无性繁殖方式进行栽培,形成了具有良好适应性
盐胁迫是一种严重影响作物生长的世界范围的逆境因子。我国有近15亿亩盐碱地。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些土地,创造出耐盐新种质有重要作用。沿海甜菜是一种野生甜菜,广泛分布在地中海沿岸。沿海甜菜本身具有较强的耐盐碱性,为了提高其耐盐性,我们开展了高频率诱导丛生芽体系的建立和转betA基因及als基因植株再生的研究。 本工作中,以5个生态型的沿海甜菜幼嫩花序切段为外植体,在添加1 mg/L 6-BA的MS培
利用化学诱变剂N-甲基-N-亚硝基脲(MNU)处理节节麦As2386的种子,得到突变型As2386。初步观察表明,该突变体具有植株矮小,小穗密度变大等特点。为了认识该突变体的特征,连续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