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乙型肝炎47例临床分析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4854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乙肝病毒感染是一个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慢性乙型肝炎人群亦十分庞大.儿童因其特殊的体质,与成人有着各不尽相同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疗效及预后.目前国内外专门针对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诊疗指南仍只有少数,对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不足,可危害其发展成肝纤维化,甚至肝癌,后果十分严重.本文通过针对在我院收治的47例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各指标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儿科临床医师对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以及探讨其预后及转归,为该疾病的合理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收住的47例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辅助检查资料,分别随访调查其中以干扰素与以核苷类似物治疗患儿的抗病毒疗效.并统计分析资料与抗病毒疗效间的相关性.
  结果
  1.一般资料: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中,男孩28例,女孩19例,住院时年龄为7.8±3.6岁(4.2岁~11.4岁).47例患儿中有35例选择干扰素作为基础抗病毒药物;12例患儿选择核苷类似物作为基础抗病毒药物.在35例选择干扰素作为基础抗病毒药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中,男孩21例,女孩14例,住院时年龄为7.7±3.5岁(4.2岁~11.2岁),男孩与女孩间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t=0.729,P=0.471);12例选择核苷类似物作为基础抗病毒药物的患儿中,男孩7例,女孩5例,住院时年龄为8.2±3.7岁(4.5岁~11.9岁),男孩与女孩在年龄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异(t=-0.084,P=0.935);以干扰素为基础抗病毒药物的患儿与以核苷类似物为基础抗病毒药物的患儿在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t=0.603,P=0.550).
  2.家族史及疫苗接种史:在35例选择干扰素作为基础抗病毒药物的患儿中,母亲HBsAg阳性率为88.6%,且母亲HBs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儿比母亲健康的慢性乙肝患儿ALT复常率更高(x2=6.541P=0.011);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占14.3%,且已接种乙肝疫苗的慢性乙肝患儿比未接种乙肝疫苗的慢性乙肝患儿有着相对更高的ALT复常率(x2=3.176P=0.026).12例选择核苷类似物作为基础抗病毒药物的患儿,母亲为HBsAg阳性者为12例(100%),未接种乙肝疫苗的患儿有2例(16.7%).
  3.临床表现:入院时仅有22例(46.8%)患儿有临床表现,其余均因体检血液检查发现异常入院.在有临床表现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中,有13例(59.1%)表现为肝大,5例(22.7%)表现为食欲减退,2例(9.1%)表现为乏力,2例(9.1%)表现为恶心.
  4.实验室检查(入院时):所有患儿中有45例(95.7%)表现为大三阳,2例(4.3%)表现为小三阳;常规检查中ALT/AST升高40例(85.1%);白蛋白下降14例(29.8%);血常规两系或三系下降5例(10.6%);查甲胎蛋白37例,升高4例(10.8%);查国际标准化时间(INR)36例,升高7例(19.4%);8例患儿查HBV基因型,结果均为C型.35例选择干扰素作为基础抗病毒药物的患儿,入院时的ALT/AST升高与非升高组,白蛋白下降与非下降组,血常规两系或三系下降与非下降组,甲胎蛋白升高与非升高组,国际标准化时间(INR)升高与非升高组在治疗后随访时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sAg转阴率,病毒学应答率上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例选择核苷类似物作为基础抗病毒药物的患儿亦然(均P>0.05).
  5.转归及预后:选择干扰素为基础抗病毒药物的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疗程为1年,停药后6个月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sAg转阴率、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5.7%、71.4%、34.3%、57.1%);停药后12个月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sAg转阴率、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62.9%、34.3%、17.1%、34.3%);两者在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上有统计学差异(x2=4.876,9.689P=0.029,0.002);而且女孩、年龄小于5岁组的患儿HBsAg转阴率相对更高(x2=3.852,8.852P=0.031,0.032).而12例选择核苷类似物为基础抗病毒药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在疗程4年停药6个月后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sAg转阴率、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66.7%、33.3%、16.7%、33.3%).使用干扰素组和使用核苷类似物组之间在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sAg转阴率、病毒学应答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结论
  1.乙肝疫苗接种不但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而且对已感染的患儿亦有益处.
  2.在抗乙肝病毒疗效上,干扰素与核苷类似物无明显差异.
  3.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与年龄有关,抗病毒治疗时机宜早.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RTVueOCT与SpectralisOCT测量脉络膜厚度,包括被检眼黄斑中心凹及鼻、颞侧及上下方各部位脉络膜厚度的差异性与一致性,并评估RTVueOCT测量脉络膜厚度的重复性以及再现性。  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受试者33例(61眼),分别由两名操作者使用RTVueOCT对被检眼各自进行三次重复测量。由其中一
目的  应用Petan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和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ST)比较TPRK和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后的远期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分析术前和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屈光手术且于近期来院复诊的高度近视患者,其中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治疗患者27例(27只右眼),行飞秒激光制瓣
学位
目的:使用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iOCT)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病人行玻璃体切除联合ILM剥除术中剥膜前后裂孔的形态学改变,同时探讨裂孔术中形态改变与IMH术后黄斑中心凹结构及视功能恢复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因“特发性黄斑裂孔”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并行23G玻璃体切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主刀医生行23G玻璃体切除术,剥除
目的  观察外胚层发育不良(EctodermalDysplasia,ED)相关性眼病的临床特征,评估外胚层发育不良相关性眼睑外翻手术矫正后临床效果,研究外胚层发育不良遗传特点,寻找可能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为丰富该罕见全身病相关性眼病的遗传学研究提供资料.  方法  1.收集3个外胚层发育不良相关性眼病的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包括3名先证者和15名正常成员,采集基本信息、现病史、既往病史以及家族史等
目的:  研究高散光人群FS-LASIK术后角膜不同区域的上皮厚度变化.  方法:  本研究纳入28名患者(男19女9)的42只眼,术前全眼散光量均不小于2.00D,光学区直径为6.19±0.38mm.使用AngioVueOCT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测量角膜上皮厚度.以角膜顶点为圆心,以半径0.5~3.5mm(0.5mm递增)做同心圆.记录散光轴方向(K1)及垂直散光轴子午线方向(K2)与各同心圆交点
学位
期刊
目的分析评价后巩膜加固术(posteriorscleralreinforcement,PSR)联合后续屈光性人工晶状体置换术(refractivelensexchange,RLE)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课题为回顾性研究,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病例资料完整的病理性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PS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