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叠加偏移成像技术混凝土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cheng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地震波叠加偏移成像技术运用于混凝土结构的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NDT)中,形成一种新型的损伤检测方法,为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structure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SHMS)的研究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并为混凝土结构的维护、加固、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叠加偏移成像的理论基础以及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几种常用的偏移方法,然后结合数据处理流程,着重阐述了两种常用的数字滤波方法:一维频率滤波及二维视速度滤波。在对预埋裂缝混凝土梁的检测中,将多驱动/传感技术运用于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识别中,换能器采用适合混凝土材料弹性波传播频率范围的声发射传感器,其中心响应频率为150KHz。通过分析不同参量的叠加振幅曲线及试验验证了适合多次覆盖系统观测的激发间距、激发接收距、接收间距、排列长度等参数的选择范围。借鉴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方式,根据弹性波在混凝土材料中的传播特性以及混凝土损伤检测自身的特点制定出一套适合预制损伤混凝土梁的叠加偏移成像数据处理流程。数据处理中采用了水平叠加及绕射扫描叠前偏移技术,其基本思想都是将反射界面的反射波同相振幅相叠加,其他随机干扰信号因不同相而相互减弱,从而提高信噪比,突出反射界面。试验结果表明了叠加偏移成傢技术对预埋在混凝土构件中的裂缝探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与其它常规方法(超声波检测)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损伤评估更直观,简明,信息量更丰富。本论文的研究成果是在实验室环境下完成的,这种方法应用于到工程实践中尚需进一步改进,结合其他更先进的传感器和数字处理手段或理论,可以进一步提高成像精度,改善成像剖面。
其他文献
本文对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区地下水进行了氢、氧、碳、氦、铀及锶等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同时建立了相似优先比模型,用于研究区域水化学指标的聚类分析。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结构的连续倒塌是因偶然事件的发生引发构件的破坏,导致结构不成比例的破坏现象。对于网架一类的大跨度结构,连续倒塌一旦发生将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本文对两个不
沙湾断裂带是珠江三角洲内重要的断裂构造,其延伸长、影响区域大,成为了广州、佛山等周边城市发展的内部隐患。因此,针对沙湾断裂带开展研究,掌握其时空发展规律,判断其当前
本文论述了超滤技术回收滤池反冲洗水的试验研究。 供水厂滤池反冲洗废水约占水厂产水量的1%—5%,回收处理这部分水具有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意义。目前国内设有回收工
本文介绍了扩大头带肋管桩的制作和施工方法,介绍了它的静载荷试验过程和方法,并对实验结果加以分析;本文着重分析了扩大头带肋管桩的沉降机理,并构建了一个基于弹塑性理论的适用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迅猛,基础建设如高速公路、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水电等工程中会遇到复杂的岩体,准确获取岩体力学参数对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建设维稳有着重要作用
易损性在土木工程领域反映了建筑结构发生破坏的容易程度,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有效的结构易损性评价体系和理论方法。本文基于结构拓扑构形易损性,从简单的平面杆系结构——三
腐殖酸类天然有机物是水环境界关注的一类污染物,是具有复杂构造的大分子有机物,大分子上分布着多种含氧基团。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对不同pH条件下,腐殖酸大分子
卫生填埋场的粘土衬垫层在填埋场结构各组分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它主要用来阻止垃圾体内的渗滤液往下渗漏或向四周扩散,使地下水和周围环境免受污染。在填埋场运营过程和封场后
无网格方法是目前工程领域应用较广泛的方法之一,计算精度较高,受到数值计算工作者的青睐,但这种方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使用常用积分限制了其优势的发挥,因此无网格积分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