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铬掺杂钛酸锶铅薄膜的结构与电学性能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dw1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在薄膜材料改性方面,元素掺杂和引入缓冲层是最常用且最有效的两种方法。本论文根据(Pb,Sr)TiO3(PST)薄膜的特点,选择Pb/Sr=1的钛酸锶铅薄膜(Pb0.5Sr0.5)TiO3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采用Cr3+离子掺杂和添加缓冲层两种方法改善薄膜的电学性质,为(Pb0.5Sr0.5)TiO3薄膜在介电可调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主要内容如下:   1、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以镍酸镧为底电极的Si衬底上制备了0~8%Cr-PST50薄膜,研究了Cr掺杂量对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得的薄膜平整、光滑、致密、无裂纹;Cr的掺杂没有破坏薄膜的钙钛矿结构和随机取向特性;晶格常数亦没有明显的变化;介电常数随着Cr掺杂量的增加而呈减小趋势,在1 KHz条件下,介电常数从未掺杂的417降低到8% Cr掺杂时的207;Cr-PST50薄膜的晶粒尺寸、介电可调率及优值因子有随Cr掺杂量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Cr掺杂量为3%时薄膜的可调率和优值因子分别为61.3%、21.4,显示出在介电可调领域较好的应用潜力;薄膜的剩余极化Pr值随着Cr掺杂量的增大而减小,从未掺杂时的7.4μC/cm2降低至5%Cr掺杂时的2.0μC/cm2。   2、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以LNO、MgO、TiO2为缓冲层的3%Cr-PST50薄膜,研究了缓冲层对3%Cr-PST50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薄膜均结晶完好,呈随机取向的钙钛矿结构;以LNO为缓冲层的3%Cr-PST50薄膜的晶粒尺寸最大,可能是钙钛矿结构的LNO与薄膜的结构相似,其晶格常数接近,能促进薄膜晶粒的生长;不同缓冲层上薄膜与Pt衬底上的薄膜相比,介电常数减小,这主要是由于引入的缓冲层介电常数较小所致,LNO缓冲层上的薄膜有最低的介电常数,可能是由于两者间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界面反应造成的;薄膜的介电可调率和优值因子受晶粒尺寸和晶格常数的共同影响,其中以TiO2为缓冲层的薄膜和没有添加缓冲层的薄膜的可调率和优值因子稍大;同时,由于缓冲层的非铁电性,薄膜的剩余极化值Pr也随着缓冲层的添加而有所降低。以上结果表明,Cr3+离子的掺杂和引入缓冲层可以改善薄膜的结构和性能,为薄膜性能的优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图像是对客观对象的一种相似性的、生动性的描述或写真,也是人类视觉的基础,给人具体而直观的认识。数字图像处理集光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学、信息论、控制论、物理学
自从在La2/3Ca1/3MnO3外延薄膜中发现庞磁电阻效应以来,钙钛矿型锰氧化物R1-xAxMnO3(R=La,Nd,Sm,Pr;A=Ca,Sr,Ba,Pb等)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钙钛矿型锰氧化物在铁磁居里温度附近表现出较大的磁电阻效应(在几特斯拉磁场下可达106%)。与块材相比,锰氧化物薄膜表现出较大的磁电阻效应。锰氧化物薄膜的微结构受到衬底性质的影响,而锰氧化物薄膜的微结构决定了它的磁性和输
磁流体是一种具有磁性的,可调谐的光学功能纳米材料。它是由纳米级的强磁性颗粒高度弥散于某种液体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胶体体系。本论文在研究纳米磁流体的相关光学性质,以及
学位
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成功制备了Sn02和MnxSn1-xO2纳米线及纳米带,探索了制备锰掺杂纳米线和纳米带的条件和工艺。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
ZnO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为六方晶体(纤锌矿)结构,与GaN的晶格结构相同,晶格常数(a轴)相差不大,热膨胀系数(垂直于c轴方向)十分接近.室温下ZnO的禁带宽度为3.37eV左右,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