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逾十年,其影响力一直笼罩全球。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协议III》重新将杠杆率纳入到监管体系中,到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的经济工作方向,表明杠杆率对于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正在被人们逐渐重视。引入杠杆率作为对银行风险的补充监管,能有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而银行作为市场上资金融通的关键组成,凭借着巨大的资产规模,影响市场的均衡。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的参考文献梳理并通过数据资料查询,研究国内外当前对于商业银行效率水平的分析方法,总结我国各银行当前的杠杆率状况及效率水平;以杠杆率理论和银行效率理论为基础,从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出发,探究杠杆率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机制;结合国内外当前的主流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2018年我国33家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通过三阶段DEA模型测算出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再通过面板VAR模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效果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国有控股银行的效率水平最高,其次是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各类银行总体效率水平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我国各商业银行杠杆率对其效率短期内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长期影响趋于稳定;对此,我国商业银行在适度扩张规模的过程中应探究提升盈利能力的路径,建立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对于不同种类的商业银行应制定不同程度的监管要求,探寻适合商业银行发展的经营模式和监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