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及CIN组织中p16INK4A,NF-κBp6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p16INK4A,NF-κBp65在3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30例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和30例慢性宫颈炎组中的表达。结果:1)p16INK4A在宫颈鳞癌,CIN,慢性宫颈炎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33%(28/30)、50%(15/30)、26.66%(8/30),各组间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 2=27.96,P<0.01)。2)p16INK4A在不同病理分级、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及是否绝经各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5/6)(Ⅰ级)、95.23%(20/21)(Ⅱ级)、66.66%(2/3)(Ⅲ级)、83.33%(5/6)(Ⅰb期)、88.88%(8/9)(Ⅱa期)、93.33%(14/15)(Ⅱb期)、87.50%(7/8)(有淋巴结转移组)、95.45%(21/22)(无淋巴结转移组)及93.75%(15/16)(已绝经组)、0.00%(0/14)(未绝经组)。在不同病理分级各组间、不同临床分期各组间、淋巴结有无转移各组间p16INK4A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 2=1.126,P>0.05; x 2=0.057,P>0.05; x 2=0.057,P>0.05),在已绝经组和未绝经组中p16INK4A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4.107,P<0.01);3)NF-κBp65在慢性宫颈炎组、CIN组和子宫颈鳞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33%(7/30)、56.66%(17/30)、86.66%(26/30),慢性宫颈炎组与各组间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 2=24.39,P<0.01)。4)NF-κBp65在不同病理分级、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及是否绝经各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5/6)(Ⅰ级)、90.47%(19/21)(Ⅱ级)、66.66%(2/3)(Ⅲ级)、83.33%(5/6)(Ⅰb期)、88.88%(8/9)(Ⅱa期)、86.66%(13/15)(Ⅱb期)、87.50%(7/8)(有淋巴结转移)、86.36%(19/22)(无淋巴结转移)及87.50%(14/16)(绝经组)、85.71%(12/14)(未绝经组)。在不同病理分级各组、不同临床分期各组、淋巴结有无转移及是否绝经各组中NF-κBp65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 2=1.04,P>0.05; x 2=0.095,P>0.05;x 2=0.053,P>0.05; x 2=0.021,P>0.05);5)在宫颈癌组织p16INK4A与NF-κBp65的表达有相关性( x 2=13.93,P=0.00, r=0.57)。结论:(1)在CIN及子宫颈癌组织中p16INK4A与NF-κBp65的异常表达提示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联合检测p16INK4A与NF-κBp65有可能成为从CIN病人中筛选宫颈鳞状细胞癌高危人群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