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抗战时期,农业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力,在根据地的生产、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根据地经济技术传播中,中国共产党结合了冬学教育,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经济技术之路。技术传播在提高根据地农业产量、带动经济发展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同时也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持。随着根据地农业技术的提高,农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逐步加深,农民在生活改善的同时,对党的方针政策由漠然到积极支持。根据地群众在冬学教育运动下,逐渐改变过去封建的、守旧的、靠天吃饭的思想,农村妇女亦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权利,积极学习冬学教育课堂上传授的纺织、耕种技术。有部分妇女还参与到革命的队伍中,这样不仅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注入了新鲜的力量,加快了革命胜利的进程。关于农业技术、冬学运动,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有研究,但是将冬学与农业技术传播结合起来研究的却寥寥无几,鉴于冬学教育在根据地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农业技术问题,研究根据地冬学经济技术传播不仅有理论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冬学与根据地经济技术传播为重点展开论述,以搜集的历史资料为佐证,具体阐明了冬学视阈下农业技术的传播途径。最后结合当前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因地制宜地提供针对性的建议。本章的基本机构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冬学视阈下根据地经济技术传播研究的相关综述。简单阐述课题提出的缘由及研究背景,并根据搜集的论著,提炼出国内外学者研究该课题的现状,并介绍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章主要以山西为中心讲述根据地创建初期经济技术的实际情况。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冬学视阈下根据地经济技术传播的方法、途径及创新点,这也是论文的重点所在。经济技术传播有多种途径及方法,由于受到当时客观环境的影响,经济技术传播必须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当时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易于接受的方法及途径。对于根据地出现的农业技术问题,中国共产党利用冬学因地制宜地进行了分析,针对群众不同的态度及要求,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方法。第四章总结了根据地运用独特的经济技术传播方法所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效益。在战火不断、局势不稳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克服重重困难,带领群众保卫家园,并通过冬学巧妙地进行农业经济技术传播,其影响在当时是深远的,对于今天的农村建设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第五章阐述了冬学与经济技术传播手段结合对当前农村建设的历史借鉴与现实意义。冬学是存于在农村的一种社会教育形式,它与经济技术的结合不仅带来的是技术知识的普及,更是对农民思想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历史经验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