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34βe12、P63在涎腺的正常组织(Normal salivary glands,NSG)和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二者在涎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本实验的研究标本来自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存档的手术切除的涎腺肿瘤组织的石蜡标本(时间为2006年1月-2014年1月),其中正常涎腺组织(NSG)为10例,黏液表皮样癌(MEC)为3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二者在各组织块中的表达情况,所得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4βe12在10例NSG组中无表达,而在35例MEC组中有30例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5.7%,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4βe12在MEC的20例高分化组和15例低分化组中阳性表达数分别为16例(阳性率为80.0%)和14例(阳性率为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4βe12在31例无复发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9%,4例复发组全部表达,复发组的34βe12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复发组(P<0.01);34βe12在31例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9%,淋巴结转移组中4例全部表达,淋巴结转移组的34βe12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34βe12与黏液表皮样癌以肿瘤部位、性别、年龄各组之间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P63在NSG组和ME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71.4%,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63在高分化组和低分化组中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12例(阳性率为60.0%)和13例(阳性率为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63在无复发组阳性表达率为67.7%,在复发组全部表达,复发组的P63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复发组(P<0.01);P63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率为67.7%,在淋巴结转移组中4例全部表达,淋巴结转移组的P63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P63与黏液表皮样癌以肿瘤部位、性别、年龄各组之间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4βe12、P63在MEC中存在着异常高表达,并且随着MEC分化程度的降低,二者的阳性表达增强,且染色加深,提示34βe12、P63的异常表达可能在MEC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可以作为评价MEC浸润、转移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