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TAPP术在真实世界中老年腹股沟疝病人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辽宁省疝诊疗中心2015年10月01日至2019年12月1日连续性实施的508例行TAPP术式的腹股沟疝患者。将其分成四组,45-59岁、60-74岁、75-84岁、大于85岁。根据性别、ASA等级、共存的基础病情况、体重指数(BMI)等级、前列腺增生(BPH)、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疝分型、单双侧、是否为急诊手术、术中疝囊的处理方式等变量进行倾向性评分1:1进行匹配,以增加数据可比性。所有的患者的基础信息及围手术期的数据均为疝诊疗中心前瞻性收集及随访,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信息等。结果:大于85岁的患者例数仅为4例,由于样本过小未参与对比讨论。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控制影响因素,匹配后使除年龄外,它们具有相近的基础信息及疝分型等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45-59岁与60-74岁的腹股沟患者共匹配149对。术后当天及术后第一天的VAS评分存在差异(P<0.05),其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45-59岁与75-84岁的腹股沟患者共匹配59对。术后当天及术后第一天的VAS评分存在差异(P<0.05),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60-74岁75-84岁的腹股沟患者共匹配66对。其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APP术对于经过选择的60-74岁腹股沟疝患者与中年患者围手术期效果相当。对于经过选择的75-84岁患者,其围手术期恢复顺利,且有更低的术后疼痛VAS评分,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有较好的可行性、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