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却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层层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管深入,口语交际教学越来越受到语文教育界的重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成果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心理学作为教育科学的指导学科,是一切教育理论形成的基础。其对语文教育研究的指导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本论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口语交际教学展开研究,旨在通过探讨口语交际教学的心理学机制,探索出口语交际教学的新模式,从而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效率。论文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心理科学向口语交际教学渗透的理论可行性。从理论角度论证心理科学向口语交际教学渗透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首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口语交际的过程,着重阐述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内部心理机制并根据这些机制归纳出口语交际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接着总结了口语交际教学中所包含的心理学因素。笔者分别剖析了教材、教法以及教学过程中包含的心理学因素,从而从理论上论证了心理学向口语交际教学的渗透的可能性,并总结了二者进行结合的具体途径。第二章,心理科学的渗透对口语交际教学效果影响的教学实验。通过教学实验的方法,采用定量研究的方式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验证心理学对于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果的作用。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教学实验分别从听话、说话和交流三个维度进行考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心理科学对于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还分析出了口语交际中听话、说话和交流三个维度内部的之间的关系,了解到了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对教学实验结果的讨论得出结论:心理科学渗透对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果显著。第三章,基于心理学基础的口语交际教学模式。为了史好说明心理学向口语交际教学渗透的方式,笔者对口语交际教学模式进行了微探。所总结的四种教学模式都是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的。因此通过对教学模式进行理论和操作性的阐述,可以帮助今后的学者更好地进行研究,也可以方便一线教育工作者进行操作从而增加心理学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作为一篇涉及两个领域的研究的论文,本论文研究既要考虑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又要考虑语文教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因此本论文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式。既有理论论证,又通过实验研究,用实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及研究结果的说服力。通过理论分析、实验验证以及教学模式的微探,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心理科学对于口语交际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