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眼小绿叶蝉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其严重影响茶叶产量与品质,而白僵菌和绿僵菌是昆虫的主要病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应用广泛。本文筛选了对假眼小绿叶蝉致病力较强的白僵菌BLK和绿僵菌Ma1775菌株,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及其与植源性农药的相容性,开展了林间生物防治试验,并对绿僵菌Ma1775菌株进行了RNA-seq分析,为该害虫的生物防治奠定了理论和应用基础。1.采用喷雾法测定8株绿僵菌和5株白僵菌菌株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以浓度(1±0.5)×107孢子·mL-1的孢悬液接种12 d后,各菌株对该害虫均有一定的致病力。其中,白僵菌BLK和绿僵菌Ma1775菌株对其致病力较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92±1.96)%和(76.92±1.72)%,僵虫率分别为(84.67±0.82)%和(76.67±1.55)%,LT50 分别为 6.35 d 和 6.76 d,6 d 的 LC50 分别为 9.539×106孢子·mL-1和4.156×107孢子·mL-1。通过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参数估算,两菌株对该虫致死效应较强的时间段为3-5 d,两菌株在假眼小绿叶蝉的生物防治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2.5种碳氮源中,BLK和Ma1775菌株孢子萌发最适的碳源是葡萄糖,BLK菌株孢子萌发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和牛肉膏,Ma1775菌株孢子萌发最适氮源为蛋白胨。两菌株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5℃-28℃;最适湿度范围是相对湿度高于近90%以上。在5种常用培养基中,两菌株菌丝生长速率及产孢量均在PPDA培养基上最好,其次为PDA培养基。3.选择7种植源性农药与BLK和Ma1775菌株的孢子复配培养,结果表明,不同的植源性农药对两菌株孢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BLK和Ma1775菌株分别与1.5%除虫菊素和3.0%阿维菌素相容性较好,可以作为复配的植源性农药。利用撒施菌粉的防治方法,评价白僵菌与绿僵菌粉剂及其复配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撒施菌粉后15d,BLK+除虫菊素菌粉的防治效果最好,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减退率与防治效果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分别为(76.68±0.96)%和(73.90±1.04)%,在生产中,可以推广应用。4.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在SDB培养基和虫粉(假眼小绿叶蝉)培养基中不同生长时期的绿僵菌Ma1775菌丝进行差异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四个样品均符合测序要求,四组对比中均有数量不同的差异表达的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显著性富集和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发现,只有在孢子萌发时,CK-MG VS Treat-MG在“生物学进程”类别中有2个term显著性富集,在“分子功能”类别中有1个term显著性富集;而四组对比中均有数量不等的显著性富集通路。通过对四个样品进行RPKM定量,筛选出四组对比中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有175个,对这些基因进行表达模式聚类分析,发现绿僵菌Ma1775菌株在虫粉培养基上的表达量高于在SDB培养基上的表达量的基因有11个,与真菌致病力有关的基因有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