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调节与词汇隐喻意义演变的识解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3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探索在隐喻理论下词汇意义演变的认知构建与解读。对于词汇意义演变的研究首先要研究其主要根源,即隐喻的构建与解读,及其内部的运作机制。对于隐喻研究的专著和文献可大致分为五种理论:替代论、比较论、互动论、映射论和概念合成论。笔者在对这些理论做出文献综述之后,将以概念合成论为主要理论起源,并针对其不足之处,做出相应的理论背景。笔者长期受明代学者王阳明先生的心学思想的影响,深信人欲和人性在世间万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据此,笔者在文中将提出隐喻的主观调节原则及其调节模型,深入探讨“人”这一主观因素在隐喻以及词义演变当中的作用,这也是本文主要的理论创新及研究意义之所在。  所谓隐喻的主观调节是指在概念合成中,认知主体定会在该过程中依靠自己的主观能力,例如,人生经验,世界知识,记忆等因素,来对始源域与目标域进行连接,提取,优化整合,最后呈现出合成的结果,而连接的成功与否要取决于主体能否在两个域中提取出关联的特征,即相似性,若提取成功,主体将对其进一步优化,整合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并输出结果;若提取失败,则导致连接失败,隐喻将因此不能构建或解读,笔者将会在理论基础章节详细地解释这个过程及主观调节模型的应用。对于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关键纽带,即上文所提到的认知相似性,笔者将会从它的类型、认知基础、构建、解读及解读过程中的异隐喻性等多方面在理论实践章节对其做出阐释。  我们将这些理论实践到词义的演变当中,首先从词义发展的传统观点入手,然后过渡到词义发展的隐喻作用,并探索主观调节原则在其中的影响。在此,我们不能完全认同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理论,他否定了传统哲学关于事物共性的观点。无论是科学语言时期还是日常语言时期,维特根斯坦都热衷于逻辑分析法,这已经不是传统哲学共性的讨论范畴。当语言逻辑超越了传统的认知逻辑时,前者的范畴对后者是无效的。因此,我们承认传统哲学关于事物之间存在共性的观点,即精神方面形式上的同一性,或物质领域是有具备共同元素的倾向。事物之间之所以存在相似性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共性;一个词之所以能演变出其他的隐喻义,是因为这个词的语义场与该隐喻义之间存在共性。在文中,我们将通过例子把主观调节模型应用到词义演变的认知构建与解读之中,通过连接词的基本义与新义,提取出共性或相似性并进行优化整合,最后确定新义的可行性。通过这一实践,我们也证明了人的主观影响在隐喻以及词义演变当中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本文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实践所得出的重要意义。结合以上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我们提出了词义演变的树形模型,进一步来展示词义演变的认知机制。
其他文献
本文从语言特征的角度探讨亨利·詹姆斯的《螺丝在拧紧》中的不可靠叙述。因为小说中女叙述者的叙述究竟是否可靠一直是批评争议的焦点,本文将首先对之前的批评进行简要的回
学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以丰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各种概念,并灵活运用不同的修饰方式以及语法结构等,笔者认为这一过程的实现和人类的认知活动密不可分--这也是本文进行论述的一大
学位
最近,记者来到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郭店镇山头村的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驻地,还没来得及进屋,合作社当家人李红就邀请记者去她的草莓大棚里看看,说那里面藏着她的“秘密武器
在医院里打针时,我们会不加思索地说出“疼”;看见可爱的猫时也会脱口说出“可爱”。此时,说话人将自己的感觉或感情等不加分析的用形容词来表达。而表达说话人感觉或感情的“
为了揭示急斜煤层综放开采围岩运动规律、注水弱化效果和气体迁移规律,保障急斜煤层综放安全开采。采用固-液-气三相介质物理相似模拟装置及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测
名词前置修饰语指的是在名词短语中,位于名词中心词之前的所有成分,包括限定词,形容词类修饰语以及形容词性修饰语。名词前置修饰语的序列关系问题早在很多年前就引起了语言学家
在文本中,每一种辞格的运用都会传达特定的信息,起到特定的功能,带来期许的效果。辞格的运用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手段,在文体分析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语音、词汇、句法或语义
对近几年国内发生过的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典型动力灾害事故调研统计的基础上,对引起煤矿动力灾害事故的采场结构参数、地质构造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分析出
本文旨在通过对林语堂及其译本《浮生六记》的分析探讨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主体性的彰显,并着力分析译者的翻译动机、文化态度、美学态度、翻译能力等主体性因素对译者选择原文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