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对生命的终极追求,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同层次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信仰诉求。科学的信仰具有“方向指引性、正向激励性”。马克思主义做为一种科学的信仰,在指引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指引我国逐渐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沧桑巨变。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大学生群体,在面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以及不同程度的“文化困惑”、“精神荒芜”和“信仰危机”等问题。面对以上问题,必须发挥马克思主义信仰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引领力、精神凝聚力、精神创造力和精神战斗力。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个人价值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大学生成为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该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相关概念的界定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信仰思想的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信仰文献的深入研究基础上,对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做出新的界定,以及马、恩、列等经典作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于信仰思想的进一步分析研究,为接下来我们要深入探讨和研究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培育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必要性分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必要性集中体现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和更好的开展实践活动两个方面,其中,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开展实践活动方面体现在补足精神之钙以增强大学生实践引导力、凝聚社会共识以增强大学生实践向心力和巩固信仰阵地以增强大学生实践驱动力。第三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面对当前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的信仰内容的多元化、信仰取向的功利化、信仰态度的冷漠化的消极趋向,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的角度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面临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第四部分,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对策。通过从精神动力价值的角度提出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对策:首先,强化目标信仰,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引领力。其次,强化人格信仰,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凝聚力。再次,强化理论信仰,保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创造力。最后,强化道路信仰,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战斗力。理论扎实才能坚定政治立场。只有不断加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新时代大学生的头脑,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将新时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年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