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司法制度是司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多样化的司法功能。并且需要在不同的价值目标之间进行平衡与取舍,由于社会的急剧变迁,新的社会问题的凸显,许多国家的民事司法制度无论是在制度设计还是实际运作上均面临着种种问题,并进而影响着整个司法体制的有效运行。在面对日益复杂且诸多影响我国民事司法公正的社会问题时,是继续原地踏步的延续一直以来解决司法公正问题的老套路,还是另辟蹊径,在司法公正的问题上植入新的研究视角,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关键所在。由于资源相对于人类的欲望是有限的,而人又是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因此产生了利益纷争的公力救济形式—诉讼。然而无论是作为物质资源还是作为制度资源,司法资源本身也是具有稀缺性的,这样,就出现了如何平等利用和公正分配司法资源的问题。分配正义系基于比例平等的原理,确定各个人的利益与不利益的应得份,当公民的民事权利遭到威胁或侵犯时,可以借助所拥有的司法资源的份额从民事司法体系中得到救济。当然,得到合理救济的前提条件是当事人在享用或参与诉讼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必须受到合理对待,唯其如此,司法公正的实现才具有理论前提和物质保障,这也是新的诉讼哲学—分配正义所要关注的焦点。在推动法治发展过程中,正当程序由于其自身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人道性等价值特征,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宣言式的有关法律精神、法律信仰的一种新思维。也就是说,对于法律决策者、执行者来讲,正当程序理念应成为他们内心的信仰、行动上的自觉。以分配正义的视角去审视民事诉讼制度中的资源分配的合理性,论证正当程序理论在保障司法公正问题上的可行性是论文的主旨,在着重采用法哲学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将研究的对象锁定在民事诉讼中的各种司法资源,秉承新的司法改革理念,关注民事诉讼中的弱势群体,通过对分配正义、司法公正与正当程序及其相互关系的多角度论证,认为合理地分配诉讼资源、平等的对待诉讼当事人,使当事人在诉讼上可以得到同等的机会,从而为司法公正的实现提供一种价值保障,也是正当程序机制的功能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