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各地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不单单只是经济数字上的比拼,城市形象越来越成为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文化符号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方式就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明城墙置于南京城市文化符号的层面上,对其建国以来的历史流变、符号含义、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传播建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一方面希望能为关于城市文化符号的研究添砖加瓦,另一方面也希望对南京城市建设以及南京明城墙的申遗进程有所裨益。本文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方法。第一章梳理了建国以来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演变过程;建国以来,南京明城墙经历了从“被保护”到“被拆除”再到“逐步受到重视而保护”的阶段。第二章分析了南京明城墙这一城市文化符号的含义;运用罗兰·巴特的符号学和神话理论,分析了南京明城墙在直接意指面和含蓄意指面的多层含义以及背后的神话隐喻。第三章、第四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论述了南京明城墙这一城市文化符号的传播方式及传播效果。传播方式上以传播主体为标准进行划分,从城市政府、城市媒体、城市内部公众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其以大众传播手段为媒介而进行传播的情况,进而展开论述;传播效果方面采用访谈法,总结了明城墙在历史、人文、形象、经济四个层面上产生的影响。第五章对南京明城墙作为城市文化符号的传播进行了建议分析;针对第三章所提出的三个传播主体分别提出了对应的建议与措施。本文认为,要提升明城墙作为南京城市文化符号的传播效率,城市政府、城市媒体与城市内部公众都必须各司其职。城市政府需要推进“复合式”、“联合式”以及“植入式”传播,并善用“他者”的声音;城市媒体需要推进媒介融合、打造强势媒体,以及不断推出精品内容,为“他媒”设置议程;城市内部公众则需要积极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多参与互动式传播,并通过多样化、多层面的全民参与加深对于南京明城墙的集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