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心房纤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和静脉溶栓的疗效分析

来源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123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并探讨伴心房纤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内取栓治疗和rt-PA静脉溶栓治疗哪一种获益更多。探讨伴房颤患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在经过动脉取栓或静脉溶栓后的并发症、评估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状况、死亡率等。同时为此类患者的超早期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将2012年1月—2016年12月到包头市中心医院治疗伴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连续性病例。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包括直接动脉内取栓和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收集20例以上;对照组为静脉溶栓组,收集20例以上。由专人进行NIHSS评分和mRS评分。研究组患者必须临床诊断为由房颤导致的新发脑卒中;符合入组标准,对照组患者必须在发病4.5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组,对比患者一般情况、既往存在的卒中危险因素、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入院时、术后即刻、术后24h、术后72h的NIHSS评分、并发症、90dmRS评分、死亡率等指标,评判对于动脉内取栓、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单纯静脉溶栓等三项治疗方式的疗效,安全性、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等。  结果:共选入68例伴房颤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研究组共34例,24例入选取栓组,10例入院桥接治疗组(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支架取栓),对照组34例,2例失访,32例有效病例。  1.采取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体重、卒中危险因素的构成分布无明显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与取栓组对比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取栓组的时间明显高于桥接治疗组和溶栓组,P<0.05;但桥接组与溶栓组之间的对比是无统计学意义的;  3.采取卡方检验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病变血管的分布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  4.采用K-H秩和检验比较各组间指标;采用符号秩检验比较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取栓组患者在治疗后24小时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桥接组合取栓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而溶栓患者在治疗后评分存在明显降低,P<0.05;  5.排除入院时NIHSS评分≤7分的病例,再次对比各组间、组内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结果未发生显著变化;  6.治疗后指标mRS采用K-H秩和检验;转股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存活患者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排除术前NIHSS评分≤7分的病例后,结果显示,两组存活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  7.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的结局,两组患者的再出血、再闭塞、死亡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动脉内治疗时,在争取时间窗的前提下,尽早实现血管再通;  2.伴有房颤的AIS患者在动脉内取栓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中均可获益,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中无明显获益。  3.动脉内取栓、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静脉溶栓的并发症、死亡率、预后均无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的认知特征及其与Tau蛋白通路功能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  方法:应用多维度神经心理测试量表全面评估116例aMCI患者和93例正常对照者的神经
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与难点,很多高中生由于学习观念不正确,解题方法不当,综合能力较差,学习策略不当,犯知识性错误,对三角函数产生了学习困难。为了走出学习三角函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