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碳化-液相结晶法制备砂状氧化铝的基础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砂状氧化铝的大规模应用对于电解铝厂的环保和节能有着重要的意义。烧结法生产氧化铝工艺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分解钳酸钠溶液(碳分)工序为一难以精确控制的气液反应结晶过程,因而该工艺很难得到合格的砂状氧化铝。针对这种工业现状,本论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工艺路线,本工艺用碳酸氢钠水溶液代替二氧化碳气体来分解铝酸钠溶液,即用一可精确控制的液液反应结晶过程代替传统的难以控制的气液反应结晶过程。本论文对该液液反应结晶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利用半间歇实验,研究了利用该液液反应结晶体系生产砂状氧化铝的适宜的工艺条件。主要考察了铝酸钠溶液的浓度、分子比、碳酸氢钠水溶液的浓度、滴加速度、结晶温度、搅拌速度等实验条件对铝酸钠溶液的分解率、氧氧化铝晶体的粒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晶过程得到的氢氧化铝颗粒具有规则的球形形貌,且粒度分布较窄,在优选的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产品符合电解铝厂对砂状氧化铝的要求。   研究了该反应结晶过程的初级成核动力学和初级核的多品行为。通过成核诱导期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出了不同晶相的成核界而能及成核机理。初级核的晶相受温度和过饱和度的影响,70℃时,本文考察的所有过饱和度下的初级核均为gibbsite;50℃时均为bayerite;而在60℃时,初级核的晶相还取决于过饱和度的值,高过饱和度有利于bayerite的形成,而低过饱和度有利于gibbsite的形成。此外,通过实验研究还发现,本体系中氢氧化铝晶相的转变顺序为:铝分子束→boehmite→bayerite→gibbsite。   利用MSMPR结晶技术研究了gibbsite在70℃时的二次成核动力学、生长动力学和团聚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gibbsite的体积生长速度与过饱和度的2.27次方成正比,这意味着gibbsite基面的生长为螺旋生长。本体系中gibbsite的二次成核速度比种分过程的成核速度大3到4个数量级。Gibbsite的团聚因子与生长速度,停留时间近似成线性关系,与晶浆密度的0.55次方成正比。   本体系还被用来制备具有规则的球形形貌、无小颗粒、且粒度分布非常窄的化学晶氧化铝——拜耳石颗粒。研究了温度、过饱和度及搅拌速度对拜耳石颗粒的粒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颗粒和小颗粒具有不同的生长、团聚和破裂机理。利用粒数衡算模型首次对这种无小颗粒类型的粒度分布进行了模拟,提出的大颗粒和小颗粒的复合模型成功地模拟了拜耳石的粒度分布。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国内大部分油气田已经进入开发后期,含水量高,地质情况也比较复杂,特别地,就华东地区的地质情况,以及目前的钻井液完井液体系,制备性能优良的新型钻井液,研究其对地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小儿的髋关节的MRI 扫描,研究不同年龄段小儿髋臼朝向的改变情况。不同年龄段髋臼发育的朝向不同,对于髋脱位的治疗方法具有指导性意义。小儿的身体发育具
  自2010,1 至2011,12 本科共医治髋发育性异常患儿101 例,其中男性14 例,女性87 例,平均年龄4.7 岁(18 月-14 岁),左侧32 例,右侧22 例,双侧47 例.其中包括保守治疗后残余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是我国特有的淡水良种育珠贝,易受病害威胁而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开展三角帆蚌免疫相关基因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