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分析该人群不同性别、年龄及行业的分布,传染性疾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影响该人群卫生知识水平与卫生行为的因素,寻求有效提高从业人员卫生素质的对策,便于更加科学、有效的开展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方法:选择2007~2011年在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食品以及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33034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皮肤检查、X线胸透、大便培养和肝功能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HBsAg),重点检查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活动性肺结核的患病情况。对检测所得结果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在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食品以及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33034人;性别方面,女性较多,共22021人,占总数的66.66%;不同年龄,范围在30~39岁最多,共10002例,占总数的30.28%;不同行业,在公共场所内从业人员较多,共21473例,占总数的65%。不同企业,国有企业较多,共21873例,占66.21%。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及以下,共17241例,占52.19%。此次调查中,2007~2009年总体比较,检出阳性430例人员,其中HBsAg阳性425例,占总检出人数的98.84%;活动性肺结核4例,占0.93%;伤寒1例,占0.23%;痢疾、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未有检出。不同性别上,男性检出HBsAg阳性率为2.02%,高于女性阳性率1.24%;不同行业上,从事食品行业HBsAg阳性率为0.96%,低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阳性率1.79%;不同企业上,国有企业HBsAg阳性率为1.32%,低于个体企业阳性率1.86%;不同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的受检人数最多,为14790人,其中检查结果是阳性的286人,阳性率为1.93%。2007~2009年中各年分别进行比较,在不同行业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食品行业;不同企业上,2007与2008年,国有企业的阳性检出率低于个体企业;不同文化程度上,2007年,初中及以下检出阳性率高于学历为高中及中专和大专及以上;2008年,大专及以上的文化程度阳性检出率低于初中及以下。2010~2011年,两年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出的14例阳性人员,其中ALT阳性13例,占总检出人数的92.86%;活动性肺结核1例,占7.14%;伤寒、痢疾和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未有检出。结论:1.性别上,男性从业人员人数少于女性;年龄上,在30~39岁人数最多;行业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多于食品从业人员;单位性质上,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多于个体;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最多。2.2007~2009年,三年总检出率比较有差异,且检出率2007与2008年均高于2009年。3.2010~2011年,两年总检出率比较无差异。4.长春地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可能包括从业人员性别、从事的行业、所在单位的经营性质及学历。